志愿服务我践行

【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全市志愿者增援闭环管理场所,共同传递申城温度

来源: 上海志愿者 发布时间:2021-02-01

自1月21日上海报告新冠肺炎疫情本土确诊病例以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浦区昭通路居民区(福州路以南区域)、宝山区友谊路街道临江新村(一、二村)小区、黄浦区贵西小区等地相继因疫情防控需要实施封闭管理,大量志愿者增援现场,投身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之中。

“家里煤气就剩一点了”“配药咋办”?

宝山区的临江新村(一村、二村)小区自22日早晨封闭后,社区内947户、近3000居民就不能再出小区门了。18号楼一位居民,在封闭后的第二天一大早拿着煤气卡和现金找到大门口的志愿者:“家里煤气就剩最后一点了,恐怕撑不住14天。”通过志愿者的安排,充满钱的煤气卡在一小时内就递到居民手中。

因事出突然,许多居民还来不及准备常用物资。时不时有人找到大门口,询问配药怎么办?送物资能不能进来等问题。好在小区在封闭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应急预案。为满足居民的买菜需要,小区大门口右侧临时搭建了一处雨棚,供收取外卖包裹。4名志愿者负责将外卖发放至等待区的居民手中。

23日一上午,已经发送出100多件外卖。“居民大多数购买的都是蔬菜、日用品、饮料等。他们排好队,听到我们叫门牌号后,核实确认过再把包裹拿走。”志愿者介绍说。

据临江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齐眉介绍,临江新村(一村、二村)小区是老旧小区,60岁以上老年居民占比较高。平日里,约有近20户行动不便的老年居民订购了社区送上门的老年餐。小区封闭后,老人的餐食仍保障供应,由全副武装的志愿者送上门。此外,22日的核酸检测中,也排摸出30余户居民因身体状况不便下楼检测,社区卫生中心医生依次上门为居民进行了检测。

药品方面,该小区居民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相关常用药需求量较高。目前,友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在小区内临时设置了24小时值班的卫生站。“我们会根据居民此前的就医记录,帮他配发一些所需的常用药。常规的一些医疗需求,如伤口换药等,我们也会上门帮助居民就地完成。”友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阮梅说到。

垃圾清运方面,小区规定居民统一将垃圾放置在每个门栋楼下,由社区干部统一代为收运。居民们普遍情绪平稳,他们表示,小区的隔离防护措施第一时间就跟上了,所以“大家都比较放心”。

志愿者的青年力量也在不断补充。小区新招募的志愿者中还有00后。龚紫云是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大一学生,新上岗后她马上投入了工作,承包了两栋楼,挨家挨户让居民扫码“健康云”提前登记核酸检测信息,为下次核酸检测做准备。遇上有老人、小孩不会操作,龚紫云就帮助他们登记。“作为小区的一份子,这份志愿工作我义不容辞。”


复旦肿瘤医院组织多支志愿服务队照顾在院人群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现有多支90后青年志愿服务队为医院内的住院患者提供服务。此前,1月21日,因医院工作人员例行核酸检测中发现一名新冠病毒阳性患者,复旦肿瘤医院宣布停止门诊。

1月22日起,为减少人员流动、加强楼宇管控,复旦肿瘤医院社工部迅速组织起一支由保障中心、后勤服务部、职能部门和部分临床、医技工作者等组成的20人“送餐志愿者小分队”,确保第一时间为院区内的4000余位医务工作者、后勤工务员、第三方人员送上热气腾腾的早饭、中餐、晚饭。这些小分队队员中有奔走于多个志愿服务岗的职能部门人员,也有从临床医技百忙工作中抽空过来参与志愿服务的医务工作者。

在院区全面“闭环管理”之后,确保每个在院人群能够第一时间吃上一口热饭热菜变得甚为重要。留院患者的用餐配送依旧由数十位送餐阿姨按时完成。但医务工作者、卫勤工作者、第三方人员却因院区封闭、楼宇管控被“禁足”在办公室或生活区。为此,后勤服务部门第一时间建立起各楼宇、各楼层取餐协调微信群,并发布通知:“请各楼层各科室统计每日三餐用餐人数后上报,并指派楼层一名小组长负责取餐工作,餐车到了以后会有送餐志愿者电话联系。”消息发出之后,受到在院人员纷纷点赞。

每天清晨6点,由财务部成员组成的10余位“送餐志愿者小分队”队员穿上隔离服、戴好口罩、帽子和手套,开始了一天的送餐工作。

忙完一天的餐食发放工作,许多“送餐志愿者小分队”成员立即转变身份,变成一支支防疫工作服务队,在做好隔离防护的情况下,投入物资发放、通勤秩序维持等工作。

据悉,根据医院防控领导小组要求,医院已经建立院内疫情防控工作服务队,服务内容包括协助核酸检测、物资发放和运送、人员转运等工作。该项工作由党委牵头组织管理、构建以党支部为单位,工青妇群团组织共同参与的模式,由医院社工部负责统筹需求和排班。


居民们的理解和配合让志愿者暖心

从1月21日起,黄浦区昭通路居民区(福州路以南区域)被列为中风险地区,居民开始陆续闭环转运至酒店隔离。在这过程中,最让志愿者暖心的是居民的理解和配合。

每辆车到达隔离点后,需要前面到达的人登记好,办理好入住,再进行消杀,然后才能轮到下一辆车,所以需要居民在车上等待,有时候等待的时间比较长,居民们都说“没问题,不着急,我们等你们通知”,志愿者们听到这个话时顿时觉得压力小了很多。

“我们车上有位热心阿姨,她主动协调一车的邻居,跟我们讲:小伙子放心,车上的人我都熟悉,我帮你一起维持车上的秩序,保证护送过程中不遗漏一个人。”其中85后志愿者欧阳敏祺表示,正是在现场日夜奋斗的志愿者和居民们的一同配合,才确保了这次转运的顺利进行。

在车上穿着防护服会感觉非常闷热,志愿者的防护面罩上都是雾气。“有个阿姨一直跟她的儿子讲:他们穿着防护服,不能上卫生间,雾气也看不清前面,为了转运,什么时候能吃饭也不知道,他们很辛苦,我们一定要配合他们。”志愿者张鑫说,居民们暖心的一言一行让参与转运的志愿者感到温馨,也让人感受到上海人民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信心。


一页日记感人肺腑

在贵西小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排摸出了一份困难老人的名单,其中有孤老,有残疾老人等等,总共有75个人,对于这份名单上的老人,所有的工作都是特殊开展,比如上门进行核酸检测,一日三餐送到家中等等,切切实实温暖了老人们的心,解决了老人们的实际困难。

1月28日中午,贵西居委会的方书记带着同事一起,将街道送来的牛奶、泡腾片这些营养物资,挨家挨户的按照名单送往老人们家中。蒋阿婆今年83岁,体弱多病,视力很弱,平日里靠居委帮她找来的长护险阿姨照顾,这些天,但凡有什么物资赠送,送菜送饭,工作人员都会给蒋阿婆捎上一份,考虑到蒋阿婆的情况,两次的核酸检测都是由工作人员上门采样,每天的体温检测也由志愿者帮助,时不时的嘘寒问暖,让蒋阿婆非常感激。

蒋阿婆说,这些天感受到的温暖实在太多,但是她也没什么人可以说,当了几十年的语文老师,蒋阿婆就想到用日记的方式将感激的心情记录下来。在蒋阿婆的小本本上,从1月28日周四上午、1月27日下午,1月27日上午……蒋阿姨回忆每一天的过程,将大家的帮助记录下来,开头的话是这样的:我含着热泪,用我颤抖的手,写下我的灵魂深处的感激之情……

满满的一页日记,是蒋阿婆带着眼镜慢慢书写的,一字一句,感人至深。而这样需要帮助的老人,在贵西小区足足有75位,在保障居民们日常生活有序进行的同时,工作人员将这些老人也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希望真诚的帮助能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