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我践行

浦东志愿者奋战抗疫一线,微光温暖浦东

来源: 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0-12-08

11月2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网约车司机彭辉“滞留”在了明天华城小区,没有抱怨、没有多想,彭辉转身成为了社区的志愿者,还当起了“临时爸爸”,在14天的时间里与众多志愿者一起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用自己的行动播撒爱心、服务群众、传递文明。

今年以来,浦东积极打造形成“1+36+X”区、街镇、村居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网络,在近期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这一阵地网络发挥了重要作用。浦东涌现了无数个像彭辉一样的志愿者,他们披星戴月,驻扎、值守在各个小区、各条道路上。他们不畏艰辛守护每一个家庭,用一个个暖心故事,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用一次次行动,展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服务力量。

志愿先锋,战“疫”显担当

2020年11月20日晚上,因疫情的到来,具有2000多户、6000多位居民的明天华城小区进入封闭管理。30多位明天华城的居民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他们当志愿者,为小区服务,谱写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周昕瑜

22岁的邓海波和姐姐邓海星同时成为明天华城的青年志愿者。23岁的周昕瑜,今年刚从上海师范大学毕业,目前在一家教育机构做老师,入住明天华城已有3年。周昕瑜的爸爸是一位党员警察。疫情发生后,周爸主动回到明天华城,报名担任志愿者,协助居委工作。爸爸的义举感染了女儿,周昕瑜也随爸爸一起报了名,父女齐上阵。志愿者岗位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围绕核酸检测的前、中、后期展开的。“扫楼”,挨家挨户上门通知每一栋楼核酸检测的地点以及时间段,成为小周带领志愿者工作的重中之重。住户们都情不自禁地交口称赞:这些青年志愿者好样的!

彭辉

11月20日晚上,网约车司机彭辉搭载乘客返回浦东周浦明天华城小区时,恰遇小区“封门”而被迫滞留。就此,彭辉穿起了周浦志愿者的红色马甲,忙碌在小区的各个角落。这期间,彭辉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帮居民开证明。不少居民在小区里隔离,不能去正常上班。这些人要到居委会来开请假证明,第一天来了几百人。尽管麻烦,但彭辉毫无怨言。

11月29日晚上9点30分,华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接到居民来电,称孩子在家突然感到心脏不舒服,已经联系了120救护车,希望居委工作人员能上门去看看。这户居民是四口之家,小区封闭时,夫妻有事在外地,家里只留下了姐弟俩。突然感到不舒服的是姐姐,居委书记带着医生赶到了这户居民家中,医生在现场简单查看后,把孩子送上了救护车。

小杰今年9岁,姐姐去了医院,他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不行。可居委里的工作人员都忙得不可开交,谁来照顾小杰?正当众人犯难时,彭辉站出来“主动请缨”。彭辉说:“我想着书记事情多,正好是个男孩子,我来照顾可能比较方便。”就这样,彭辉在明天华城又多了一个身份——小杰的“临时爸爸”。经过几天的相处,小杰从最初有些怕生、不大说话,到后来粘上了彭辉,整天缠在彭辉身边叽叽喳喳不停。

葛庆海

今年40岁的葛庆海是移动公司的加盟商,店铺就在周浦万达附近,网名大海。和误入小区被困的网约车司机一样,因为在特定时间段进过明天华城小区,需要隔离,他临时住进朋友的家里。虽然不是明天华城的业主,葛庆海却穿上了“周浦志愿者”的橙色马甲,成为了明天华城的“一修哥”。

“大海,有户居民连不上宽带了,家里还有个高中生要念书呢,有空去看看吧!”大海接到一个心急火燎的电话。他赶紧上门,捣鼓了几小时,换上新路由器,连上宽带Wi-Fi。好了。孩子家长很感激,送上一包口罩,大海摆摆手:“没事没事,心意领了!”光27日一天,他上午修打印机,中午修智能门锁,下午修电视机……隔离期间他错过了儿子的生日 ,但他说,无怨无悔。

“折返”申大姐

还有一个“折返”志愿者大姐的故事。“折返”大姐姓申,从老家到上海20多年了,在明天华城边开了一家华城超市。以前超市是30元起免费派送,整个小区都跑;小区隔离后,申大姐把这个“起步价”取消了。店里客人少了,但接到的电话微信多了,有时常常是买一包面条呀、一袋盐呀。甚至是一块钱的东西,她也送,每天无数次“折返跑”。申大姐说:“小区隔离后大家不方便,我们能帮忙就帮忙,共渡难关嘛!”

马杰(左)

祝桥镇营前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队队长马杰,是上海第一个中风险地区的党组织负责人。按照上级防疫指挥部要求,他身先士卒、统筹协调、周密部署,圆满完成人员排摸、出入管理、核酸检测组织、物资配送、特殊关爱等工作,确保了全市第一个中风险地区从封控到解禁的顺利实现。营前村封闭管理期间,马杰连续作战、全力防疫,忙活起来的时候,吃饭、睡觉常常不能定时。随便一张椅子、一张行军床,倒头眯一会,又立刻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去。营前村解封后,本可以回家休整的马书记,其所在小区(航城七路450弄小区)却在当天被列为中风险地区,“有家难回”的他决定继续坚守在营前村,全力带领村干部和志愿者做好解禁后的疫情防控工作。

营前村被定为中风险地区后,祝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疫情防控机关冲锋志愿服务小队队员郭怡婷连续8天加班至凌晨,全面排查14日来自或途径疫情中风险地区人员,负责完成了13000余人次的排查,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确保相关人员应检必检。同时,她积极做好新区工作口径和工作程序的上传下达,协调社区、医院等各方力量,做好各类工作的衔接。秉承着“与时间赛跑”的原则,她配合区疾控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流调反馈信息,做好密接和其同住人,以及密接的密接人的转运工作,成为了连轴转的“夜归人”。

志愿服务点燃文明实践力量

疫情无情人有情,一个个暖心故事不断上演,浦东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们用坚守筑起健康防线,擦亮了“志愿服务”的浦东底色。

惠南镇浦东医院进入闭环管理,居住在惠南镇的一名加拿大籍租户孙先生,不知道浦东医院已经不再对外开展门、急诊业务,前往浦东医院帮他将近90岁的老父亲配药,结果也被紧急隔离在医院。

孙先生家里有一个不满4岁的孩子和年近九旬的患有轻度老年痴呆的父母。惠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知晓了这个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详细了解情况。志愿者兵分两路,一路为隔离在浦东医院的孙先生立即送去了他需要的生活物资和日常更替衣服,一路继续在家里安抚幼儿的情绪。因为只有仁济医院有老人需要的药。次日一早,志愿者便赶往仁济医院为老人成功配到8盒药,再快马加鞭地赶回。

浦东医院因为疫情封闭了,医务人员留在院里照顾病患,一些双职工家庭只剩下了老人或小孩在家,成为了“留守人员”。关键时刻,惠南镇扛起了守护任务——召集各职能部门组成关爱服务保障小组,并针对每户双职工家庭组建临时“牵手群”,通过“一户一策”提供精准服务。多部门爱心接力,众志成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们,每晚对浦医双职工家庭的需求进行统计更新,确保第二天的服务能够及时精准。接送孩子、送餐送餐、学习指导、精神关爱……一个个贴心暖心的举动,让浦东医院双职工家庭的困难迎刃而解,也让一线医务人员没有后顾之忧。

为保障浦东医院和南汇精神卫生中心医护人员子女顺利返校学习,惠南镇为浦东医院双职工家庭专门开辟“绿色通道”,开辟临时核酸检测采样点,并由“关爱小组”的志愿者们进行点对点服务,减少等待时间的同时,保证闭环管理。

在近期的疫情防控中,张江镇通过张江志愿者协会的宣传发动和“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的资源对接,涌现出了一批批不畏艰辛、不畏风雨的逆行志愿者们,他们中既有外籍华人,又有古稀老人,还有去企业员工、社区全职妈妈等人员,他们与镇职能部门、居委工作人员一起,共同捍卫小区的防疫工作。

曹天君,华顺居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队队长。顺和路126弄小区实行闭环管理期间,曹天君成了居民心中的“主心骨”,每天工作到深夜。他手机里有一张长长的居民特殊需求清单,绿色表示已落实,红色代表正在协调解决,从买药到化疗,从银行转账到注射胰岛素,面对居民各种五花八门的特殊需求,每一件他都会细化到几点前必须完成。

张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疫情防控先锋志愿服务小队队长周志刚带领另外5名同志一起临危授命,成立1支小区内志愿者工作小组,积极配合和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和属地居委做好小区内的各项防疫工作,在小区内做好居民需求等信息收集和安抚居民情绪工作,对不符合防控要求的行为进行劝导,协助开展核酸检测维序、“扫楼”工作,全程陪同跟进不会操作的老人们完成整个检测过程,会同医护人员对需要特别照顾的孤老和婴儿家庭挨家挨户地上门登记、检测等工作。同时,还对小区内需要重点监管的对象进行饭菜接送。

林霄

林霄,今年50岁,是一名外籍华人。早在1995年,他就远赴海外打拼,历经种种艰辛。在发现疫情的那个周末,林霄在社交群里看到一条“张江镇顺和路126弄小区紧急招募志愿者”的帖子,尽管自己公司远在松江,但他毫不犹豫就报了名。“报名做志愿者,一是因为我曾经在张江孙桥的玫瑰湾居住过,张江是我熟悉的家园,现在家门口有事,我有责任尽一份力量。”林霄说,做志愿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今年3月,他从美国返回上海后,居家隔离期间受到了各方面的照顾,至今都感觉到那份温暖,一直想找机会回馈社会。疫情发生以来,林霄每周抽出2天时间来做志愿者,共服务了18个小时,身穿防护服的他,站在小区门口不停的帮助等候的人传递一件件外卖和大件的快递,几乎没有任何休息的时间,还不忘给小区里的居民加油鼓劲。

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大批志愿者奔赴“疫”线战场,舍小家、顾大家,大家都始终初心不改,使命不忘,用实际行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志愿服务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