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铸魂我践行

李青: “有闲就公益”,地铁志愿者让城市地下空间暖起来|上海地铁口述历史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28

李青,浦东新区职工志愿者协会志愿者。2009年世博会前夕,她发现地铁里需要志愿者,于是发出倡议,提出“有闲就公益,传递关爱心”的服务理念,并组织了一支民间地铁志愿服务队——浦东家庭沙龙志愿服务队。多年来,李青熟练掌握服务技能,对轨道交通换乘、地铁站周边公交路线、附近大型商圈等信息了如指掌。每年节假日、春运、进博会期间,她还和伙伴们自发在地铁2号线大客流地铁站值守,为进博会运营、安全保障出力。

“爱这座城,有闲就公益”

在上海地铁众多志愿者中,李青算是个“名人”。李青说,故事要从2009年说起,“当时恰逢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从媒体上看到,地铁招募志愿者了,我觉得作为上海市民应该出出力,就报名了,没想到很快接到了通知,我被安排到了世纪大道站。”

世纪大道站是一座四线换乘车站,李青说,自己到了站里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像个迷宫”,“因为当时别的城市地铁线路并不多,很多人对多线换乘并不熟悉,甚至会迷茫,我就想到了在互联网上发布倡议,提出了‘有闲就公益,相约星期六’的口号,一个人做不如一群人做。在2009年5月份的时候,我们这个队伍就建立起来了,成员有机关干部、出租车司机、社工、教师、企业白领、学生,退休市民等等,都希望上海以一种文明有序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就这样,浦东家庭沙龙志愿服务队成立了,并且不断壮大,如今,志愿者队伍已达60多人。李青说,从一开始20多人报名,到后来一些队员的同事、邻居、家人都纷纷加入进来,自己也摸索出了一套可复制的“培训流程”,而且一定要请地铁站工作人员来传授服务乘客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保证团队不光有热情,更要有技能。

“2009年的时候,世纪大道站只有三个出口,志愿者要对每个出口外的公交线路、商圈位置都做到‘心中有数’。我们还有《志愿者守则》,只要穿上志愿者马甲,就是地铁站的一员了。”李青说,“上海地铁的志愿者工作开始得很早,大约在2002年就有了。虽然我们不是第一个志愿者团队,但很难得的是,我们团队持续到了今时今日,十四年风雨无阻,一方面归功于每一位成员无私奉献的心,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上海地铁对志愿工作的关心、重视以及扶持。”

2012年上海地铁风采人物奖就授予了李青所在的志愿者团队。她笑着说,这支“草根”团队得到了这么大的荣耀,又惊又喜,备受鼓舞。做志愿服务久了,李青和伙伴们已经能读懂乘客迷茫的眼神,能看懂乘客彷徨的脚步,及时走上前提供服务。每当乘客露出微笑,他们内心的愉悦无以言喻。李青说,“我们一般是9点开始工作,有的志愿者7点30分就来了,每个人的这份热心是滚烫的。在一次次志愿活动中,我们服务了他人,收获着快乐,更在升华着自己。”

“我们都爱着这座城市……”李青还感慨,世纪大道站先后好几位站长都是志愿者团队的好朋友,大家心里都装着彼此,更装着乘客,互相间是“双向奔赴的热爱”,共同形成了“持续前行的动力”。

与上海地铁一路同行共成长

“在参与志愿工作的同时,我们紧跟上海地铁发展的步伐。”李青十四年的志愿经历,也见证着上海地铁的“巨变”——线网越来越密、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客流越来越大、人性化措施也越来越优……他们的志愿服务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

李青以Metro大都会app的推出为例:“APP推出之后,很多乘客开始试着下载使用,我们也配合地铁车站的工作人员及时帮助现场使用不熟悉或者有困惑的乘客,我记得连续几个月都在地铁站忙着帮乘客操作手机APP,慢慢地,‘求助’少了,乘车真得方便多了。”

李青的家人非常支持她参与志愿工作,明白她“累并快乐着”。李青说:“进博会的时候,我们团队还会发动家里英语好的家庭成员,特别是年轻人,到徐家汇站、南京东路站、豫园站等站点出力。”

每年进博会,李青在地铁站的工作任务都会更重一些,也会有很多难忘的瞬间。李青说,曾在车站遇到一对母子,他们上前来询问李青是否是义工,能否问几个问题。李青欣然回答:可以!随后,他们拿出了一张进口博览会视频的打印页说:“我们在美国居住,好多年没有来过上海,想来看看图片中的上海,应该怎么走?”

李青把他们带到地铁运行图前,告诉他们,图片上展示的是外滩滨江看浦东陆家嘴滨江的风貌,要看陆家嘴,到外滩,要看东方明珠,去陆家嘴,地铁2号线能让他们看到浦江两岸的景致。随后李青为他们详细介绍了游览和地铁乘坐路线。

看着母子俩很认真的记录下行程并连声致谢,那一刻,李青非常自豪:无论您来自哪里,上海欢迎您!

人生因奉献而美丽,李青就是这样一个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人。“上海地铁方便了千家万户,我家门口就是8号线,希望未来上海地铁可以通往更多地方,服务更多乘客。同时,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市民志愿者加入我们,让这座城市永远那么温暖!”李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