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铸魂我践行

渐入佳境!泗泾这所学校推进美育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共融共生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18

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高中美术学科教学展示暨数字化转型教学研讨活动上,松江四中艺术组教师张新健执教《走近新媒体艺术》一课呈现了教师触摸时代发展脉搏、探索美术教育新路径的思考,也折射出学校以变革育人方式为切入点推进美育建设的侧影。

“美育是师生合作的艺术,也是校内外联合共创的作品。”校长郭洁表示,作为首批“上海市普通特色高中项目学校”之一、松江区艺术一条龙项目校、泗泾镇艺体联盟的牵头校,松江四中的美术教育已实现了从单一学科向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并基本形成了基于地域文化的“文化艺术教育”特色。

深耕课程建设 打造美育样板

松江四中坐落于千年泗泾古镇,校园内有一棵百年银杏树。在师生们眼中,美的不仅是充满文化底蕴的校园,还有丰富多彩的“杏园雅韵”特色课程。每年这个时节,银杏叶都会成为课堂探究的“主角”。去年校庆期间,师生们还以银杏叶为创作元素设计了50多组萌趣表情包。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郭洁介绍,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同时,将学科核心素养与特色素养的培育相结合,构建起包含传统文化熏陶课程、民间艺术传承课程、现代艺术创新课程、节庆艺术展演课程、文艺相融探究课程的“杏园雅韵”五大特色课程群,并依据不同群体、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采取阶梯式递进设计,将特色课程细分为初阶(普及)课程、中阶(兴趣)课程和高阶(志趣)课程。其中,初阶通识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使学生能够知晓文化艺术基础知识;中阶兴趣课程为选择性必修课程,满足部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需求;高阶志趣课程为选修课程,面向少数有特长的学生。

此外,文艺社团课程也成为激发学生艺术精神的大课堂。目前,学校共有文艺社团30多个,既有版画、雕塑、国画、影视等艺术类社团,又有茶艺、读书、辩论等人文类社团,也有话剧、美食、标本制作等跨学科社团。“培养一门兴趣,掌握一项技能,获得一份自信。”郭洁说,课程实施不单对教师的教提出了较高的创新要求,更重要的是激发学习主体的兴趣。在松江四中,以“尚美十二节”为主线的项目化节庆教育活动历来都由学生来当家。

利用在地资源 拓展美育空间

课堂在校园内,也在校园外。早在2008年起,学校就着手利用优质地方资源、社区资源开辟延伸性育人空间,尝试将艺术创作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泗泾马家厅、马相伯故居、史量才故居、下塘街写生基地等一批优质的文化教育基地。

如今,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依托马相伯故居、史量才故居打造的核心校本课程,已从“读一本传记”“看一本画册”“做一次研究性学习”等普及性课程上升为“皮影戏”“文创设计”等提高性课程研究。学校还成立了以“马相伯”“史量才”为研究主题的芃博社,定期组织学生前往马相伯故居、史量才故居开展志愿服务。去年年底,以史量才、马相伯为创作原型的《泗泾文化名人绘本》也得以付梓。

拓展美育空间单靠向外求还远远不够,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关键在教师。2018年10月起,没有教学任务的时候,松江四中艺术教师唐艺航基本都泡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泗泾马家厅,跟老师傅们学习十锦细锣鼓演奏。“一个人带动一群人,我是肩负使命过来学习的。”唐艺航认为,传承十锦细锣鼓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教师自己先研究透了,才能指导学生。而这,也正是松江四中从育人空间拓展转向激发教师创新美育方式积极性,以培育优秀教师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长远之计。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