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铸魂我践行

这两位“斜杠老师”用双重身份,践行“一颗种子一亩田”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0-08

任世界喧嚣,任年华苍老

老师们总能放飞出

一个个年轻的梦想

他从生物老师到音乐老师

心动变行动

用歌声为大山里的孩子传递心声

上榜2022年度

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

她从语文教学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践行非暴力沟通

心与心的对话

在青浦区学生心理发展辅导中心

帮助家长和孩子共情

图片

主持人 高嵩

专访

全国最美志愿者

嘉定区杨柳初级中学 退休教师

嘉定援青支教老师 赵兴洲

上海市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者

青浦区学生心理发展辅导中心副主任 张梅

教师节专场,上海志愿者,49分钟

图片

01

专业老师+天赋学子

上演中国版

《放牛班的春天》

“学校乐器齐全,关键是缺少专业的音乐老师来授课”,赵兴洲老师介绍起自己在青海省久治县支教的经历时感慨道,“草原的孩子其实很有艺术天赋。”

2019年9月,临退休的赵兴洲响应嘉定区教育局发出的援青支教号召,开始了自己的支教生活。来到青海后,赵老师发现这群藏族的孩子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课训练,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的音乐课由其他科目的任教老师代课。

图片

“在第一节课的课堂上,我用二胡演奏《赛马》、用小提琴演奏《化蝶》、用大提琴演奏《天鹅之死》......”聊起给孩子们上的第一节音乐课,赵老师便激动了起来。

种类丰富的硬件设施和赵老师的精彩演奏,立刻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尽管大多数同学不知道歌曲的名字,但是下课之后大家一拥而上,想要摸一摸不同的乐器。”

从教授乐理知识入手,又经过乐器的展示,再有歌曲的演奏,孩子们封存已久的音乐细胞被唤醒了。午间休息期间,赵老师也会帮助那些对音乐充满热爱的孩子继续学习。

不仅如此,赵老师还将孩子们的歌声带出了山区。2020年11月,赵老师带领16个孩子到上海保利大剧院演出,“这场演出非常震撼,”赵老师骄傲地称赞着自己的学生,“当时媒体报道称其为‘中国版的《放牛班的春天》’”。

图片

02

“一颗种子一亩田”

团体辅导解心结

赵老师给山区的孩子们带来了音乐的启蒙,张梅老师也在学生心理发展辅导中心,为很多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带来了启蒙。

我需要做一个倾听者,让学生得到尊重和信任,从而愿意对我表达他们的情绪。”张老师简短地概括了自己的工作核心。

聊起具体的工作内容,张老师将其把自己曾经作为班主任的经验做了对比,“做班主任时,我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方法更像是说教,而现在则是组建好自己的服务团队,让这支队伍成长起来,老师们共同协作帮助孩子们解开心结。”

从2013年青浦区筹建学生心理发展辅导中心开始,历经十年,张老师口中的“这支团队”的成员也从二十几个人扩大到如今的六十五位志愿者。“我们每个月会请一些专家,给我们的心理志愿者和心理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张梅老师致力于发挥团队力量,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专业的帮助。

图片

正如歌曲《梦田》中所唱“一颗种子一亩田”,张老师特别强调了“学生心理发展辅导中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但也包括一部分家长。想要在学生的心田中播散健康成长的种子,需要家长掌握更多沟通的技巧,与孩子共情,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图片

尽管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老师与孩子会保持一定的边界感,但是面对特殊需求的孩子,张老师也会“破例”,比如同意他们添加个人微信的请求。“曾经有一个孩子,晚上十一点多向我打来求助电话,当时他一个人在虹桥,也没有告诉父母。我尝试与他积极的沟通,并在经过他的同意后联系了他的父母。”是老师也像父母,当张梅老师听到家长回复“孩子到家了”,觉得肩上的担子一下子变轻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03

生理与心理双重考验

不讲困难 只言热爱

教师与志愿者双重身份的加持下,两位老师都遇到过工作内容跨度大的问题。

赵老师从生物老师转变为音乐老师,这之间需要什么来串联?张老师从语文老师、班主任转变为心理辅导老师,又需要哪些新的技能和素质?

音乐是我的梦想。”谈起身份转变的原因,赵老师想到了自己的梦想,“小学时,我是学生乐队的成员,大学毕业后,我在学校里组织教工乐队和学生乐团。”音乐与赵老师的学生时代紧密相连,尽管没有考上自己梦想的上海音乐学院,但是赵老师在支教的过程中,给自己的梦想画上了句号——

听故事

“当时在高原上缺氧,几乎很难入睡,睡觉的时候总是侧着身子,减少呼吸量”现在讲起当年支教时遇到的困难,赵老师坦然地讲述着,“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要有很强的素质。”

图片

心理上的挑战来自于对孩子们的期待,在上海保利大剧院的演出,赵老师首先需要从一千多个学生中选出十六位学生,接着是历时一个多月的排练,当孩子们真正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赵老师仍在担心大家的舞台经验是否充足。

虽然挑战多,但在这群孩子身上,赵老师也看到了更多的希望。“有一个孩子一直跟着我学钢琴,而且他想要考上海音乐学院,我一定会尽力帮助。”

面对挑战和困难,支撑着张梅老师一直走下去的也是热爱。“我喜欢心理学,也喜欢在教育领域工作。”

听故事

十年的教书经验,让张梅老师发现,在德育教导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问题很难得到彻底地解决。于是,“心动变行动”,2006年赵老师参加国家二级心理学的培训,考取了相关证书后便开始投入到实践当中。

图片

实践的过程让我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张老师在困难面前看到的是解决问题的希望,“是多次心理辅导的经验,教会了我如何平等地对待学生,如何引导孩子自己调整情绪,完成自我成长。”

图片

04

扩大志愿服务的力量

需要更多“稻草”

无论是赵老师用歌声为大山里的孩子传递心声,还是张老师用心与心的对话帮助家长和孩子共情,在志愿者的岗位上,他们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力量的加入。

张老师以团队中的“心态疗愈”项目举例,“活动中的很多项目带领者都是家长,有一些家长在多年的项目体验后,自己考取了证书,主动来承担志愿工作。”

除了家长的助力,团队内部的老师也常常互帮互助。团队中每位心理老师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大家愿意相互分享和学习,在这个“反哺”的过程当中,更多与心理辅导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得到传播,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家长和孩子。

想要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范围,赵老师呼吁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就像嘉定区曾经举办的“音乐进万家”活动,赵老师希望能有更多的音乐帮扶项目,使孩子们接触到音乐

正如张老师所提到的“有时候觉得自己像孩子们的救命稻草”,想要教育领域的志愿服务帮助到更多的人,不仅需要拥有满腔热爱的教师,还需要愿意主动付出的“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