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铸魂我践行

为爱坚持17年,“张妈妈”托起了这群特殊孩子的人生!

来源: 文明虹口 发布时间:2021-03-02

正手、反手、抛接、跳跃……很难想象,把抖空竹玩得这么溜的,竟然是位多重残障人士,“抖空竹是‘张妈妈’教我的。我还会摄影,我最喜欢给‘张妈妈’拍照了。”这名叫陆元祥的残障人士是曲阳路街道阳光之家的一名学员,而他口中所说的“张妈妈”,正是张心亚助残工作室的领衔人——一位年逾古稀的共产党员张心亚。

成为特殊孩子的“妈妈”

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心亚带着有智力障碍的女儿参加了虹口区残疾人运动会,在那里她结识了更多和女儿一样的残障儿童,怜爱的同时,她总想为这个特殊群体再做点什么。2005年,作为上海市年度十大实事之一的阳光之家(助残工程)刚在曲阳路街道成立,张心亚与其他几名家长就主动请缨,成为这个特殊“家庭”的第一批“特教老师”。自此以后,张心亚每天来到“阳光之家”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今年40岁的何丽萍是位重度智障人士。她刚出生不久,母亲便离家出走,父亲又是位盲人,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10余年前,张心亚第一次叩开何丽萍家门,迎接她的是一口唾沫和一顿谩骂。张心亚没有退缩,反而掏出纸巾,上前轻轻地擦拭留在何丽萍口角的唾沫,领着她走进了阳光之家。“智障人士其实很敏感,他们有时候做出攻击性的行为其实是因为他们很自卑,他们需要更多关爱。”对于残障人士的“反常”举动,张心亚总能比别人多一份理解,也会投入更多的感情和耐心。

何丽萍的父亲去世后,阳光之家对她承担起365天全方位托管。张心亚更是把何丽萍当成自己的“女儿”,隔三差五地去看望她,对她嘘寒问暖。家里包了馄饨、饺子,也总不忘给“女儿”送去一些。就这样,何丽萍的心渐渐开始融化,昔日见人就恶语相向的坏习惯不见了,“阿姨好,爷叔好”常挂在嘴边,对张心亚更是“妈妈、妈妈”叫个不停。不仅如此,何丽萍还慢慢地学会了画画,并且在2017年获得全国残疾人羽毛球比赛铜牌,在2019年获得上海市特奥滚球比赛金牌。“我们不能提高他们的智力,但是可以挖掘他们的潜能。把潜能挖掘出来,对这些智障孩子就是一笔财富。”张心亚说。

孩子们刚来到阳光之家时,四肢不协调,说话不利索,教他们画画,得手把手一笔一划地教,还要心平气和不断鼓励他们,没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很难坚持下来。服务残障人士的路并不好走,但张心亚一走就是17年。张亚心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在1986年入党时举起右手庄严宣誓的情景,当时她就打定主意,要尽其所能为老百姓做些有益的事,要把温暖带给最需要帮助的人。看着孩子们从生活不能自理,到会自己用勺子吃饭,从口齿不清,到学会唱歌跳舞,张心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作为党员要帮助更多的人

2012年,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张心亚助残工作室成立,在帮助阳光之家学员的同时,扩大服务面,向社区5大类残疾人士全面覆盖。2015年,“张心亚助残工作室”被民政局批准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命名为“上海张心亚助残工作室”。张心亚带领志愿者们以残障人士的需求为导向,设定了教育、康复、文艺、特奥、法律、技能、社会共建与社区融合等七大类教学项目,先后服务了41万人次,48万小时。残障人士们在这里学习跳舞、唱歌、摄影、念古诗、十字绣,还能聆听各类讲座,学会简单的生活自理技能,其中有21位智障人士还走上了工作岗位。张心亚说,我们不仅要帮助残疾孩子走出家门,到我们这个大家庭来感受阳光和温暖,学习技能,还要帮助他们融入到社会这个更大的家庭,感受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张心亚清楚地记得刚入党时妈妈对她的嘱托:作为一个党员,要给弟弟妹妹树立好榜样,后来,她的5个弟弟妹妹也都入了党。张心亚感到了榜样的力量。工作室的专职志愿者从零发展到了现在的46名,社会爱心志愿者则达到了400余名。这些志愿者中,不但有和张心亚一样有志于帮助残障人士的热心人,也有接受过张心亚帮助希望回馈社会的残障人士。

肢残患者余国雄自称自己既是张心亚助残工作室的受益人,也是工作室的服务人员。2017年,张心亚因罹患癌症接受手术与化疗,即便在治疗期间,她也时刻不忘记阳光之家和社区的残障孩子们,多次前往探视。见到术后不久面容消瘦的张心亚,余国雄紧握住她冰冷的双手,感动不已。2020年疫情期间,余国雄坚持通过微信群为残障人士开展猜谜、分享烹饪心得等活动,为不便外出的残障人士带来许多生活乐趣。“张老师的精神力量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我也想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余国雄说。

17年的助残之路上,张心亚个人和工作室多次获得市、区先进表彰,并获得“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据张心亚透露,在区残联的支持下,工作室将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今后会逐步从曲阳社区向全区的残障人士辐射。她说:“身上的担子和使命更重了,我和工作室的志愿者们会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用为民服务孺子牛的精神在助残之路上继续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