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育文化我践行

文明实践转化为群众实惠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27

文汇报


文汇报


文汇报


文汇报


文汇报


文汇报


文汇报


徐汇区,人文底蕴深厚、社会主体多元、资源禀赋优异。既是中西文化交汇地,也是海派文化发源地。可阅读、可漫步、可亲近的特色街区镶嵌在里弄街巷、公共空间,润泽着徐汇文化之城、文明之区的文脉与温度。
      
       近年来,徐汇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级阵地建设,构筑起“5—10—15分钟”圈层式文明实践网络阵地。今年以来,着力以街区为载体和抓手,积极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街区,努力做好群众“贴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初步形成了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湖南街道特色“音乐街区”、枫林街道特色“健康街区”、徐家汇街道特色“体育街区”、长桥街道特色“敬老爱幼街区”等有形、有感、有效的文明实践综合体。辖域内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呈现梯次化、集群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向下扎根,更向上拔节。
      
       “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城区发展、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全过程。在实践中将铢积寸累的幸福感放大为关乎文明的获得感。”徐汇区相关负责人这样注解。
      
       ● 音乐街区
      
       根据自己的梦想设计城市布局、根据观察融入“城市家具”、加入风铃等音乐互动装置……从认识、发现到落地实施,以孩子们的视角规划街区,会有什么样的奇思妙想?
      
       在湖南街道,未成年人参与式规划持续开展,通过专家引导,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沉浸式感悟人民城市建设场景,共同勾勒美好“音乐街区”。这也是音乐街区新近推出的“15分钟思政育人实践圈”的一部分。
      
       音乐街区地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小小的街区范围内,集聚了上海音乐学院、上音歌剧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越剧院等国内一流院团机构,是上海音乐气息最浓郁的区域之一。
      
       “音乐街区单位类型多样、人群结构多元,何不以多元主体形成共治街区?”湖南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海英动起了脑筋。
      
       为汇聚各方合力,街道依托党建引领寻求各方利益最大公约数,统筹协调区域单位、“两新”组织、专家能人等多元主体。音乐街区共治委员会成员单位数量从0到31,再到今天的46家,音乐街区的“朋友圈”越来越广、合作质量越来越高。“跳出街区看街区、站在未来看现在”成为推动音乐街区发展的重要理念。
      
       除了共商街区发展规划,还线上线下收集诉求、征集建议。在127条需求中,街区环境、消费体验、公共文化排在前三。根据精准需求,街道与相关职能部门集中破题。开展31项“我为音乐街区做件事”主题实践活动,推动街区与市民从牵手连心,到携手共进。
      
       以音乐为名、与城市共鸣,通过项目化合作,街道把“MISA全城古典”“音乐好邻居”“午间音乐会”等音乐特色项目送进楼宇社区,家门口的艺术今年已惠及万人。同时也丰富思政品牌,推出“梧桐YUE+”未成年人关爱品牌,形成五大系列26项活动,为“15分钟思政育人实践圈”建设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片区、街区、社区“三区”联动共治,让围墙内外一起大变样,直接提升市民生活体验。生态优美了——以上海音乐学院淮海中路段围墙打开为契机,打造向市民开放的3300平米上音绿地,人文特色与自然风光交融。形制精美了,依托街区精细化整治更新,加速推进汾阳路9弄等“三旧”变“三新”,完成3.6万平方米房屋大修;完成汾阳路全要素治理,焕新街区整体面貌。音乐街区也被列入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实践案例展。业态和美了,“音乐街区沿街商业业态新发展导则”的出台,2023上海消费市场创新大会的承办,都以新业态、新消费为引领,引入场景创新类首店,打造有温度、有情怀、有文化的街区沉浸式消费体验场景。
      
       从特色街区到城市发展新地标,“有形”的音乐街区串联起更好的环境、更丰富的生活和人文景观,形成了区域资源汇聚、多元力量赋能的31个音乐街区服务阵地。
      
       同时,“无形”的音乐街区又折射出多元、包容、开放、创新的正能量和精气神,围墙的打开,催生了理念之变,带来发展之变。
      
       ● 健康街区
      
       义诊的便民大篷车进小区,在枫林街道并不稀奇,一干就是近十年。文明大能量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因此早在今年9月枫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枫尚·健康街区”启动前,枫林街道党工委书记苏小超就在酝酿:如何将有品质的健康资源与接地气的居民需求无缝对接,让健康街区建设与片区治理双向赋能,破解精准服务的“流量密码”。
      
       徐汇区枫林地区是国内临床医学资源和生命健康产业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创造了三甲医院集聚度、两院院士密度、生命健康科创浓度三个上海之最。以中山医院、枫林生命健康产业园区、枫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为辐射支点,构成了区域内健康医疗资源最为密集的健康枫林街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阵地就在群众的家门口。
      
       “我们在日常的‘走四百’工作中进一步精准掌握了居民的各项需求,发现健康养生是居民们挂在嘴边的重要话题。”振兴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洪楠坦言,在如此庞大的基数下,仅凭社区工作人员,想要成功打造一个面面俱到、健康高效的养老模式很难。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此次枫林街道整合辖区内大院大所和院士专家资源,构建起一个由59家单位组成的区域发展共同体,组建特色志愿服务队,聚焦“四有”项目发力——有品质的健康环境提升、有人气的健康空间营造、有意义的健康沙龙举办、有意思的健康快闪组织。
      
       眼下,街道振兴片区同肿瘤医院、计生所相继开展合作。“肿瘤医院每周三为振兴社区的居民提供血压测量服务,共建单位共同助力振兴社区养老问题。”
      
       文明实践有了发力点,更有了现实产出力。譬如协商共治议事解难题。结合主题教育深化调查研究的工作要求,今年下半年,通过健康街区协商共治议事机制收集群众反映问题21条,涉及街区环境卫生治理、上街沿机动车乱停放、公共空间运营等。进度条也很明晰:目前已顺利解决19条,尚余2条正在稳步推进。
      
       “有品质的健康环境”也在同步营造。枫林路、零陵路,正实施绿化改造、店招店牌设计等全要素景观提升计划,沿线将植入近10处健康街区元素景观小品;在宛南六村,创新性地设置200余平方米的户外智能化亲子健身场地;在振兴片区,破零新增150余平方米的长者健康运动之家等,为居民健康运动生活补齐场地短板。
      
       治理共同体,也是发展共同体。街道将健康街区建设延伸到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经络上,汇聚街区内高校院所资源,加快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新格局,赋能营商环境优化。今年以来,通过举办健康沙龙活动、分享生命健康产业前沿技术知识、加大政策宣讲力度等举措,服务辖区企业120余家,促进医药和器械的成果推广转化11项。
      
       下一步,枫林街道将持续推进健康街区建设,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推动全生命健康周期的优质公共服务共享,实现民生服务优、社会治理好、城区发展强。
      
       ● 体育街区
      
       气温骤降,徐家汇体育公园仍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冰壶、飞镖、平衡木……一场体育街区公益游园会和“红色体育课沉浸式实践课”吸引不少周边居民前来,阿姨爷叔们在体验便民体育服务之余,还参与了丰富多样的游戏互动。
      
       作为全国首批、上海首家“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及上海市首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街镇”,徐家汇街道充分发挥“体育特长生”的资源禀赋——依托142070平方米体育总面积、1.491平方米人均体育面积、344处体育场地设施以及上海体育“三件套”上海体育场、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的重量级城市体育地标、徐家汇体育公园的优势,着力丰富内涵、赋能治理、提升福祉,增加体育供给,培育全民健身团队,优化“处处可健身”的良好环境。
      
       体育赛事也带来体育文化和体育消费。深厚的体育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头部企业在此集聚,以阿迪达斯、哥伦比亚、久事体育为代表,注册在徐家汇街道的各类体育企业、社会组织高达178家,体育资源丰富多元。
      
       凭借独特的历史人文底蕴、丰富的城市公共空间和强大的体育服务功能,徐汇区和徐家汇街道积极营造五彩斑斓的“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也为“璀璨悦动·体育街区”奠定基础。
      
       “体育街区”的诞生不只是交出体育答卷,更在于孕育“发展之花”“文明之花”。围绕“大徐家汇”商圈升级,徐汇区将在《徐家汇体育产业地图》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完善体育消费产业名录,发挥体育产业在商圈升级过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徐家汇街道党工委书记万小岚介绍,结合徐汇体育消费季等特殊节点,体育街区将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工作会,交流各成员单位的特色体育资源、活动赛事,形成信息互通。体育街区也将搭建场馆、企业、商户和品牌间合作交流的平台和展示载体资源的窗口,为辖区居民和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更多优质场地以及参与活动赛事的机会。
      
       徐家汇街道还联合多元主体成立体育街区共治联盟,为街区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力量。
      
       再过不久,体育街区就将结合定向赛+城市游等线上线下形式开设红色体育课;找寻契合都市潮玩风尚的白领运动新项目;结合“全面健身日”等各类体育活动节点,一年四季不间断地开展全民赛事“体育嘉年华”品牌活动……“以体育资源带动更多的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万小岚这样注解。
      
       ● 敬老爱幼街区
      
       长桥因桥得名。“长桥”原名清和桥,“清和”寓意清正祥和。随着长桥街道的发展,这一品牌又有了新延展。12月25日,“清和·敬老爱幼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街区新鲜出炉。长桥街道是徐汇区人口体量最大的居住型社区,实有人口12.3万人,其中60岁户籍老人3.9万人,未成年人2.3万人,呈现出一老一小基数大、服务需求多样化等特点。
      
       在长桥,社区老人孩子闲暇时会来到位于老沪闵路918号——长桥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那里汇集服务驿站、长者食堂、社区(老年)学校、宝宝乐等众多服务,琳琅满目。这是社区“清和·敬老爱幼街区”的一个实践点,也是近年来长桥街道不断提升社区一老一小服务能级的缩影。长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璘介绍,在长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引领下,有一群商户、企事业单位争相加入“清和敬老联盟”中。“从最初35家扩展到现有的135家,积极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餐饮、理发、健康、文化等服务,共同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新模式,不断营造敬老爱老的社区氛围。”
      
       与此同时,长桥街道还在不断做强服务阵地,如在五大片区全面建成“生活盒子”,因地制宜解决好老人就医、就餐和文娱需求;精心打造宝宝屋、社区青少年活动基地、青少年阅读空间和儿童游乐园,满足孩子们对快乐童年的追求;做强社区(老年)学校及社区文化中心,开设“清和六艺”品牌课程,提升“清和家长课堂”教育效益,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
      
       在此基础上,长桥街道结合辖区实际,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清和·敬老爱幼街区”特色街区建设,深化“清和长桥”品牌内涵,以罗香路为主轴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街区,大力弘扬“清和孝敬”“清和慈爱”“清和友善”的发展理念,联动多方力量,通过组建特色街区共治委员会及专家智库、成立街区志愿服务队伍、挂牌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打造家门口便民服务站等方式,努力将该街区建设成具有敬老爱幼特色的美好社区生活样板。
      
       民生就是最大的发展,长桥街道将以特色街区建设为契机,对罗香路进行美丽街区改造提升,同步升级周边部分居民区内的硬件设施;发布“清和·敬老爱幼街区”资源地图,为社会各界参与“敬老爱幼”工作搭建平台;推出清和敬老联盟“一家一诺”,联动辖区爱心商家,亮出服务承诺;打造清和育人“一校一项”,通过小手牵大手,培育敬老爱幼社区氛围;以“清和星期二”志愿服务市集为载体,形成“一月两主题、月月有公益”的文明实践服务机制;依托“百姓话百姓”宣讲平台,讲述身边好人故事;推出“吾老吾幼”心理关爱服务,守护老人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助力学校“330”课后服务,优化花样跳绳、阿卡贝拉、非遗文化等特色课程的配送服务。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将街区建设成既有形象又有内涵的全功能、高品质特色街区。
      
       “每个孩子都拥有天真的童心、烂漫的童趣、快乐的童年,更多老年朋友们拥有‘踏遍青山人未老’‘如今归来仍少年’的多彩生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张璘这样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