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育文化我践行

「新时代文明实践」当非遗遇上“双减”,“劳”“艺”结合落地有声

来源: 上海文明杨浦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1-12-27

当非遗遇上“双减”

学校拿什么来填充

学生们的“空闲”时间?

街道又如何

助力“双减”政策落地?

近日,四平路街道主动“跨前一步”,对接辖区内各中小学,根据辖区学校的特色和需求,以非遗为平台“各显神通”,街道更是主动“跨前一步”,根据辖区学校的特色和需求,以非遗为平台,通过非遗市集、非遗课堂、非遗展演等系列活动的方式,送“课”进校园,助力学校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了学生多样化需求。

非遗市集重磅来袭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绚丽多彩的非遗项目在校园延时课堂上“活”热开展。12月16日,四平路街道以“非遗”体验集市的形式,在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开展了“传承非遗文化,学习工匠精神”非遗进校园活动。

活动现场,来自杨浦区的七位非遗老师,带来了布艺画、剪纸、蛋雕、风筝制作等多种不同种类、饱含中国“味儿”的非遗项目展示。看到栩栩如生的布艺画,学生们纷纷发出赞叹。美丽的风筝作品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大家争先恐后地和非遗传承人互动,传承人也耐心地解答着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现场动手体验,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让非遗文化在保护和传承中绽放异彩。

在海派布艺画摊位,学生们跟着手艺人李燕萍制作布艺画。“最难的是用布料包住棉花的时候,要包得圆滑,不能留有棱角。”李燕萍一边制作,一边向孩子们传授诀窍,她说:“老一辈留下来的手艺和记忆,要靠年轻人来传承。”

“加减”有度

“劳”“艺”结合

落实好“双减”政策,既要做好减轻学生过重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法”,又要做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加法”。

街道主动对接、主动服务,近日,在同济小学开展了“匠心的岁月,共同的非遗”之非遗进社区系列活动—同济小学专场汇演。同济小学作为四平路街道区级非遗保护项目海派布艺校园传承点,一直以来也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专场汇演的节目安排丰富多样,有《美猴王》影视替身演员通过国粹唱、念、做、打演绎的《西游新传》,有将传统杂技作为基底并融合舞蹈元素展现的《花样杂耍》,还有将国粹京剧与流行歌曲相结合的《激情武斗》等。将非遗文化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学生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让他们零距离感受非遗的非凡魅力与博大精深,感知伟大的民族文化精神。

“今天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相关领域的学习和了解产生了无限的向往。”“观看完表演后,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魅力,更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落实好“双减”政策,街道服务“送上门”,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看见老师家长纷纷点赞,学生积极参与,街道表示这样的“良苦用心”很值得!

“环同济”唱好“大合唱”

有“负”可减的背后,往往是有“质”可提。非遗走进校园是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从娃娃抓起。“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四平路街道充分发挥“环同济”资源,不仅有非遗的传承,还有新时代的“活力”。

在近日的“同济NICE FABO|数制工坊”NICE 2035“造月计划”创意集市上,四平路街道联手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开出了一张涵盖3D打印、科创作品展示、机器人等多个门类的“环同济”清单,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

“非遗文化进校园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推动‘双减’政策的贯彻实施,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学生们通过体验不一样的科创、非遗项目,开拓求知视野,学习找到兴趣所在,挖掘艺术潜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