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新风我践行

“画笔下的红色传承”,实现跨越70年的团聚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9-07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

在上海松江烈士陵园中,长眠着许多为国捐躯的英烈,其中有80位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青春年华,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大部分没有留下照片。

“画笔下的红色传承”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应运而生,他们是一群大学生志愿者,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烈士画像,复原他们的样貌,最终让烈士与亲人们得以“相见”,完成了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团聚。

见“画”如面 跨越70年的团聚

“画笔下的红色传承”松江烈士陵园画像复原文明实践项目,起源于2020年松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发起的“为烈士复原画像”活动,当时松江区烈士陵园的173位烈士中,有103位没能留下影像记录。在松江区文明办、松江区烈士陵园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的组织协调和精心指导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依托艺术和美术专业特长,主动揭榜请战,迅速遴选精兵强将成立了“画笔下的红色传承——松江烈士陵园画像复原”项目组,将复原烈士画像作为学生成长教育的重要一课。

这是一场跨越70年三代人的对话,来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正在与抗美援朝烈士家属陈小妹进行她父亲陈正甫烈士画像初稿的沟通。陈正甫烈士是他们完成的第8位烈士画像的还原。

画笔描摹 再现烈士当年英姿

 见“画”如面,连接起了相隔70年的亲情。2019年起,陵园共为38位烈士成功寻亲,其中有20位抗美援朝烈士。为弥补很多烈士生前没有留下照片的遗憾,陵园启动了“画笔下的红色传承”项目。在松江区文明办的牵线搭桥下,依托松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驻松高校志愿服务联盟,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牵起了“地校合作”的“红线”。

90后的孟远航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团委书记,作为教师的他,也是这个学生团队中的最资深的“元老”。从项目组成立至今,他和学生们一起克服种种困难,打磨每一幅画像,也从中见证了学生们的成长。

用心用情 红色精神永流传

每一幅烈士画像被还原的背后,是一张张年轻志愿者的面庞,他们在完成一项任务,也在完成任务当中经历了成长和蜕变。今年清明节前夕,松江烈士陵园、烈士家属和大学生志愿者们一起,为已画好的5位烈士画像举办了集体安放仪式。如今,陈正甫烈士的画像也贴上了墓碑。借助志愿者们的画笔,不仅弥补了烈士家属们的遗憾,更是让前来瞻仰的人们见“画”如面,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

跨越70年,两个不同时代的年轻人通过一张张画像相遇相识。与此同时,大学生们还在进一步的深化创新展现模式,希望通过一幅幅画作来描述烈士们的战场故事。并且,学校的师生们开始自发地搜寻、走访仍在世的老兵,留下他们宝贵的影像资料。未来,他们希望能将烈士们的故事整理后,以话剧的形式搬上舞台,让更多的人重温那段历史,再见这些最可爱的人。

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推进伟大事业。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抗美援朝精神、赓续红色血脉,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