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新风我践行

有一种力量叫彼此心疼!一封感谢信背后的故事

来源: 文明徐汇 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2-07-11

家住天平街道衡山路58弄的赖毅敏老人今年虚岁99岁,曾患小肠癌、腹部动过大手术,耳背、眼睛几乎失明,还患有房颤等基础疾病的他,在疫情防控的两个月里,经历了从担忧、不安到放心、感激的情绪变化。近日,他所在的中石化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老干部工作办公室给天平街道上海新村居委发来感谢信,感谢居委干部和志愿者们在这段特殊日子里,对老人的悉心照料,让只有阿姨陪护的老人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赖毅敏老人1946年参加革命,1949年入党,有73年党龄。因为双眼几近失明,哪怕是在家中如厕,常常都会摸不着方向,日常生活全靠保姆阿姨一人照料,须臾不能离开。曾经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老人,如今每天靠“一捧药”续命。封控期间,药品储备见底,面临断药的老人慌了神,楼下邻居,也是上海新村居民区党总支委员、二级支部书记的郑杰多方联系瑞金医院,打了无数电话,想法设法为老人落实配药,当志愿者把足量、准确的“救命药”送到老人手中时,老人如释重负,感动不已。

“不想让老人在最困难的时候碰到危险,药备足他们就放心。”郑杰告诉记者,不仅是对离休干部,楼里的三位高龄老人都是他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一方面,三位老人的用药需求都比较特殊,一般药店买不到,大家群策群力,想办法救急、解难;另一方面,在饮食买菜上,除了发放的物资、保供单位的团购,谁家里缺什么楼栋群里说一声,大家都会拿出来分享调剂,优先保证老人的需求,“他们是我们的老宝贝啊!”

71岁身穿大白的郑杰(中)

“只要有缺,群里一说,都拿过来,像我这样的老年人,他们都当着宝,我说不是宝是包袱了,谢谢大家了!”赖老告诉记者,街道、居委工作非常细,而且管到家,封控期间,除了配药,吃饭、吃菜、水果、牛奶,是每家每户的大问题,街道配送的物资注重营养搭配,还送到家门口,“品种比我们普通住家考虑得还要细还要好,不容易。”

对赖老的表扬,上海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胡一鸣的反应是,“也要谢谢99岁的爷爷,每次坚持按时下来做核酸,尽最大的力配合我们的工作。”原来,为了尽可能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行动不便的老人没有要求上门采样,而是自己每次提前做好抗原,再由阿姨推着轮椅下楼采核酸,99岁高龄,没有一丝抱怨,顾全大局,全力配合。

▲ 和赖老一样配合筛查的“老宝贝”们

和赖老一样,71岁的郑杰也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感染着楼栋里的邻居们。“每次郑老师穿上大白,大家就都跟着下楼采核酸了。”居委干部告诉记者,郑杰不仅对赖老关心备至,楼栋里其他居民的配药需求统计、收病历卡,药品配回来后的发放、收费等等的琐碎细致的活儿,他也都亲力亲为,连带爱人马智凤也成了配药志愿者,帮楼里20多户居民到中山医院排队配药,“那时医院的感染风险还是存在,马老师代配药也为我们居委干部减轻了负担。”

“我们居委那么小的环境,7个人住,还天天吃盒饭,看着他们这么辛苦,我们多少做一点小事,分担一点。”郑杰有些哽咽,“我们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就想着大家平平安安过日子。这些居委干部,他们也有儿女,也是别人家的儿女,就为了大家的健康平安,坚守在岗位上。实际上是他们的付出感召了我们和更多的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