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新风我践行

成功地转入“防范区”,居民们感谢这支志愿服务队

来源: 文汇 发布时间:2022-05-05

五一假期,闵行区沪闵公路上的春申府邸小区核酸检测全阴,成功地转入“防范区”。胜利来之不易,回顾过往的一个半月,几多探索、几多热血、几多迷茫更有几多坚持。幸好小区有一支日益壮大的志愿者队伍,每一粒沙凝聚起来,终成巍巍宝塔;每一束微光汇集起来,燃成了一把希望的火炬。

抗疫行动打响第一枪时,小区的志愿者只有20余人。他们中的一部分已成长为核酸检测工作的骨干力量,也组成了后来整个小区志愿者管理团队。

志愿者管理团队由8位成员组成,他们是抗疫战场上的多面手,不管是核酸检测、物资分发还是配药分药等,关键时刻任何一个岗位都能顺利地顶上去。

仅仅一个半月后,小区的志愿者人数达到了一百多人。这么多的志愿者是如何高效运转-的呢?答案就是阵地战+运动战。

所谓“阵地战”,就是把小区按楼栋分为一块块“阵地”,每个楼栋建微信群,由“楼长”做好信息的上传下达、核酸检测队伍引导、抗原结果填报、防疫物资发放、居民特殊需求统计等工作,打通从楼门口到楼栋各家门口的最后几米,确保防疫管理落实到每栋楼、每户人家,不留一个死角。而“运动战”,则是把抗疫工作分为多个条线,包括核酸检测组、抗疫物资分发组、团购管理组、巡逻监督组、配药组、宣传组等,各组灵活机动,随时做好与楼长和居民的对接,打通从小区门口到各个楼栋“阵地”,以及各楼栋“阵地”之间的百米距离。

横向六大组,纵向四十位楼长,所有的志愿者都用在了刀刃上,疏处可跑马,密处不透风,绘出了一幅有条不紊、秩序井然的抗疫画面。

“我们去了那么多的小区,你们小区的检测组织是最棒的!”——外地援沪医生

以“流动鸳鸯锅”为特色的“多点位核酸检测并联”是小区防疫工作的一大特色。

在疫情最开始,小区的核酸检测工作安排在通风性较好的小花园进行,同时志愿者引导居民尽量保持两米距离。这样的安排暴露出一些不足,例如:居民步行距离过长、检测效率很低、不同楼栋路线交叉传染风险较大等问题。

后来核酸检测组借鉴上海“鸳鸯锅”的思路,采取居民不动、医生动的原则,对核酸检测组织方案进行优化,重点改进队伍组织和行进路线,把整个小区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一个检测点,同时采取核酸检测点负责人总协调、交叉喊楼、楼长引导,分批下楼、尽可能单向行进,及依托电瓶车实现人员和物资在多点位间快速摆渡等措施,有效避免了人流对冲、不同楼号人员交叉、人员聚集等情况,使核酸检测井然有序,降低了核酸检测时的感染风险,提高了核酸检测的整体效率。

4月30日,小区四个检测点(每个点位1位医护人员),2000人的核酸工作在2个小时内圆满完成,每个点位平均检测效率为4.17人/分钟。

“我相信小区的志愿者,只要他们在,很多事情就能解决了!”——及时拿到药物的老人

整个小区封控后,最恐慌、最无助的是那些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他们需要长期服药,一旦停药就可能会面临生命危险。小区内有较多不善于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网上购物的老人,他们的买药需求是最为迫切的,也是志愿者救助的重点。小区专门征募了有医药行业工作经验的志愿者,负责为老人购药、送药。

考虑到老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志愿者尽可能地帮他们使用医保卡购药。医院购药通道开通后,志愿者每次都会收集40份左右的医保卡,去医院配药。因为药品并非全部在医保范围内,医保范围外的部分只能自费,于是志愿者还要打电话,逐个确认是否接受自费。

志愿者一般都是9:30出门,配好药回到小区就已经是12点钟。医院是高风险区域,他们全程要穿着大白服,好几个小时不能喝水、吃东西、上厕所。回到小区简单吃点饭后,他们再按照门牌号,一家一个袋子把药分好,再把身份证、医保卡放进去,由巡逻人员送到楼长手里。楼长拿到药以后核对清单和价格,然后再发给居民,保证整个过程不出任何差错。

小区志愿者队伍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壮大,和宣传组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宣传组就是抗疫战场上的小号手,时刻吹响战斗的号角。

在疫情防控期间,宣传组快速上线了小区公众号,一方面记录志愿者在抗疫中的先进事迹,树立榜样、宣传典型、传播正能量;另一方面化解居民的恐慌和负面情绪,让居民能够了解居委、志愿者、物业及其他居民为社区的安全和有序所作出的努力,提高了居民对社区各项防疫措施及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理解和认同,加强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同时凝聚各方力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吸引更多的居民加入志愿者团队,壮大抗疫力量。

宣传团队从一开始只有两个人,到后来已发展成为一支有摄影、摄像、文案、编辑、记者等的12人“专业团队”。其中很多人都身兼数职,有的是核酸检测组的成员、有的是小区团长、有的是代理楼长、有的是小区巡逻志愿者。他们在“业余时间“开展宣传工作,加班加点宣传小区抗疫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