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新风我践行

我在小区抗疫,共享、友爱,这届邻居能处

来源: 筑梦新虹 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2-04-28

■ 讲述者: 宋寒冰,中共党员、闵行区新虹街道爱博二村77号楼代理楼组长

我是爱博二村的一个租客,下个月正好搬来满1年。如果不是这次疫情,我恐怕至今还不认识楼里的任何一个邻居。坦白说,今年春节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在物色新的房源了,但是,我现在改变了这个想法——经过近一个月的志愿服务,我发现,原来我的周围住着这么一群可爱的人,是邻居,更像家人。

我在虹桥商务区上班,作为一名党员,之前一直在园区参加志愿服务,4月1日,我回到小区,成为了一名社区防疫志愿者,成为了77号楼代理楼组长。

确切说,我已经是第2任代理楼组长了,第1任是赵巴图宝音,我们原本的楼组长因照顾孙辈被隔离在了儿子家,所以小区进入封闭管理后,90后的他就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组建了楼组群。我们楼一共有49户人家、102个居民,其中除了7户是纯老家庭之外,其余的都是以80后、90后为主的年轻人,我们是在互联网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此次,开放、协作、共享、快速精神从线上延申到社区,成为了大家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制胜法宝。

我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是手写了7张联系卡给到7户纯老家庭。名片上面写了我的名字、电话以及房间号码,方便老人有需求的时候随时可以找到我。刚开始的几天,我的电话几乎成了热线,老人对外界发生的事情一知半解,所以不管是寻医问药还是柴米油盐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小宋”。

居住在2楼的杨奶奶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病,饮食方面有诸多禁忌,平日里独爱西红柿的味道和口感。“小宋啊,拜托帮忙买些西红柿吧。”平日里触手可及的西红柿,如今却成了遥不可及的金疙瘩。怎么办?嘿,凑起来!张家仨,李家俩,楼栋里的大伙儿纷纷开启众筹模式,13层楼走下来,竟装了整整大半袋。得知真相的杨奶奶一边不住地道谢,一边催促老伴儿去里屋取钱付菜金。可最后,谁也没有要钱,我代表大伙儿告诉老人家,大家之所以这么做是希望如果我们自己家的老人遇到同样的情况时,周边也有一双援手和一份温情。

年轻人平日里比较推崇“断舍离”,不太有囤货的习惯。刚开始物资供给还不太稳定的时候,一个新来的租客发了一条求助信息——“楼长,有买泡面的渠道吗?昨天上午我把家里最后的一桶泡面吃完了……”原来这位邻居是封控前刚刚搬进来的,家里除了一个孤零零的烧水壶,什么厨具都没有。这些天一直靠泡面续命。无论是我,还是这位微信昵称里有个“猫”字的小伙伴都不曾想到,在我把求助倡议信息分享到楼栋群以后,瞬间变成了最热的话题。

“猫同学,我刚给你做了两个土豆肉夹馍,701,来取!”“那我承包明天的早饭,明早我做蛋炒饭哈!”“泡面两桶,我挂门把手,随时来取。”“哈哈,让我们一起把猫同学喂胖!”……

就这样,一场“77#小猫同学的投喂养成计划”就这样在楼栋自发形成了。大家共享着彼此都不宽裕的物资,通过一个个门把手上的纸袋,无接触地分享着最贴心的善意。听说,吃百家饭的猫同学最近也有了苦恼,为了迎接即将来临的复工,他要瘦回“疫前水平”。

楼栋的微信群渐渐成了不少人的置顶聊天群,大家在楼组群里分享烹饪技巧、业余爱好,拼团抢菜、呼朋引伴,彼此之间不再是一座座孤岛,封闭管理的日子也不那么孤单难熬,就像生活在胡同,又像徜徉在弄堂。

如今,我们77号楼自助小组的核心成员一共有5位,大家都是年轻人,非常有干劲——我出生于1986年,算是里头的“大哥”了,其余的成员都是90后、95后和00后,有中共党员也有共青团员,大家各有各的分工:协助统筹、分发物资、组织团购……

随着志愿服务的推进,楼里的许多年轻人也自发地成为了自己居住楼层的“层长”。比如刚开始分发物资的时候,我们都会请和纯老家庭住同一层楼的年轻人帮忙把纯老家庭的物资也一起捎上去,渐渐地,要求变成了默契,帮忙变成了习惯。

咱们的77号楼是温暖的、互助的、有爱的,像多年未见的老友,像一见如故的新识。我们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一例阳性,守好我们这栋楼,楼栋安全了,小区也能早日解封,我们也能早点恢复正常生活。大家已在楼栋群里约好了,解封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一场线下的网友见面,把我们77#的故事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