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我践行

谭建光: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要让“群众最愿意来”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22

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要让

“群众最愿意来”

谭建光

全国各县区贯彻落实《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意见》,都在加快中心(所、站)的阵地建设,从选址改造、制度上墙、功能室建设、活动设备安装等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从调查的情况看,部分阵地存在“风格单一、内容单薄”等问题,仅仅是按照上级的要求完成宣传内容的布置任务,然而缺少吸引群众、激励群众、凝聚群众、影响群众的新元素。为此,特别需要寻找一些精心设计、特色鲜明、群众欢迎、影响力大的实践阵地,总结经验、分析特点,提供各地区参考借鉴。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提出“打造群众最愿意来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并且从阵地装饰、内容体现等方面都贯彻这一理念,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赏,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最近,我们多次前往长安镇进行调查,深入了解建设“群众最愿意来的”实践阵地具体做法,收集材料、整理分析,特撰写文章分享。

01
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的“相映生辉”

东莞市长安镇在筹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时候(因为广东省东莞市下面不设县区,直接管辖镇街,因此就在镇街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特说明),上网搜寻和参考各地区的做法,也到周边地区学习建设经验。他们感觉不少实践阵地在突出展示上级要求的内容方面做得较好,但是体现本地特色并展现对群众的吸引力方面稍显不足。为此,他们另辟蹊径,明确了四个“相映生辉”的原则,即上下相映生辉、内外相映生辉、动静相映生辉、志趣相映生辉,把传播思想理论、服务群众需求、营造生活氛围等有机结合,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第一、上下相映生辉

东莞市长安镇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中宣部及广东省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系列文件,将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等主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布置在阵地最显要、最突出的上方位置,让干部群众进来的时候“抬头看得见、浏览记得住”。与此同时,在大厅及过道等下方的次要位置,就设置群众休闲、享受的场所,让大家感染文化魅力、感受生态活力的内容,从而使群众温馨亲切、流连忘返。

第二、内外相映生辉

实践中心在各个功能室的布置,注重将内核栏目作为理论传播、文化传播的位置,如放置新时代新思想的书籍,悬挂激励人心的口号,展示奋斗和建设的成就等等。与此同时,将逐渐扩散的位置,提供群众休息、交流的功能,让大家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接受思想的浸染,接受感情的陶冶。

第三、动静相映生辉

实践中心在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增加动感元素,增加参与元素。如书法空间,原来每次练习书法、练习画画的活动之后,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这样就便于参观交流,不便于感受体验。后来,就保留一些书法练习、画画练习的作品,随意悬挂、随意张贴,来人既能够闻到墨香味,也能够观摩作品的文化内涵。与此同时,实践中心设置很多地方,让群众可以坐一坐、喝喝茶、品品咖啡,就成为“闹市中的静谧港湾”,特别有利于陶冶心灵。

第四、志趣相映生辉

实践中心坚持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从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全国最美志愿者等展示内容,到改革开放以来奋斗进取的人物故事、典型案例等进行宣传推广。与此同时,也设置许多老人趣味活动、青年时尚活动的内容,让群众感觉“很有趣、很亲切、很熟悉”。这样,附近经过的群众,不论是老人健身,还是青年闲逛,都愿意来这里看一看、坐一坐,有趣有乐的同时也获得励志和启迪。

02
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的“活力空间”

长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期间,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骨干广泛了解群众的需求,并且比较分析各地区实践阵地的特点,按照“群众最愿意来”的宗旨,不断创新空间特色、不断调整室内布置,逐渐形成新颖活泼的风格,赢得不同类型群众的喜欢,也实现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和引导群众、教育群众的目的。

第一、开宗明义:让群众最愿意来

长安镇与其他地区实践阵地最大的不同特色就是在大门口开宗明义凸显“打造群众最愿意来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图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门口的新颖活泼风格吸引群众

这是一个非常独特、别致的口号,却也是非常吸引群众关注、吸引群众体验的口号。另外,在大门口的下方,就是一些绿色植物、丘陵山坡的模型,让群众感受温馨、舒适的氛围,乐于走进来休闲一下。

与此同时,实践中心将“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等新时代文明实践主线的内容布置在大厅之内的显要位置,让群众一进大门就看得见、受感染、有启迪。这种非常用心的实践阵地大门口设计,就收到不同寻常的效果,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不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务工青年,都被这一个“闹市中的绿洲”所吸引,互相告知、相约一起前来休闲和浏览,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获得思想启迪。

第二、大厅风格:红长安·绿客厅

在进入实践中心门口,站在大厅中间的时候,干部群众就被“红长安?绿客厅”的特色环境所陶冶、所感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等非常醒目的口号让人眼睛一亮、深受启迪。同时,还有很多新时代新思想的金句、名言;也有长安镇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各项举措等等。这样,进来观赏和休闲的群众,在行走和闲坐的时候,都沉浸在思想理论、主流价值的熏陶之中。与此同时,本地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在大厅一边走、一边观赏的时候,所接触的则是“碧水蓝天”“绿水青山”“红花绿叶”等等,体验茅洲河环保治理之后的清澈流水,长安绿道建设之后的清爽环境。

图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厅开展的“我在长安过大年”活动

正是因为实践中心大厅呈现“红长安?绿客厅”的风格,既有思想熏陶、感情陶冶,也有生活气息、愉悦氛围,就吸引很多群众前来浏览和休闲,也吸引群众前来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与习俗活动。例如,2023年春节,长安镇将“我在长安过大年”的一个大型聚餐活动放在实践中心,吸引许多外来创业人员、科技人员、务工人员相聚一堂、共享佳节。这个时候,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时代潮流与人间烟火等融合一体,在新思想新精神的引领下激励干部群众创造美好生活、共享美好生活,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三、好人风采:文明在你我身边

实践中心沿着大厅朝里面走的长廊,有许多中国好人、道德模范以及东莞典型人物的照片及事迹介绍,而这些“好人长廊”的下边则是轻松随意的简易桌椅,提供浏览的人群休憩交流。

图三:沿墙布置:展示道德模范和好人风采传播社会正能量

这种设计很科学、很合理。充分利用群众从大厅朝里面各个功能室行走的里墙空间,把中国好人、道德模范的风采展示出来。并且,尽量选择代表性强、领域多样的榜样人物,并非原来狭隘理解的只有“牺牲、清贫、残缺”才能够做榜样人物,而是从做好人好事到创造骄傲业绩,从好学上进到快乐助人等,都可以做榜样人物。城乡群众走过的时候,看一眼、想一下,好像与中国好人、道德模范心有灵犀、默契交流。与此同时,走了一段之后,可以就近坐下来,回味好人长廊的感染力,交流工作生活的体会,都是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内心充实、获得心灵陶冶。

第四、实践课堂:沉浸中感受奋进力量

实践中心设置的各个功能室,也非常注重对群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如“实践课堂”着重体现创造、创新、创意,激励人们在新时代奋斗进取、共创辉煌。最有特色和感染力的是“长安IP”,一是长安镇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转型变化的视觉冲击;二是长安镇“工匠制造”高精尖的先进产品,特别是各种电子配件产品;三是长安镇民俗文化焕发的生机活力,突出手工艺品和非遗产品。

图四:富有动感活力的“长安IP”新时代文明实践课堂

在实践课堂,人们感受到“声、光、电”,也感受到“人物、产品、环境”等,在鲜活动感的视频、声频中浏览创造成果、工艺佳作,激发内心的拼搏精神、奋斗动力。志愿者介绍说,“实践课堂更多体验的不是上课听课,而是观摩、浏览过程中的感悟和启迪。”这种名为课堂而非传统课堂的环境,对于青少年特别有吸引力,特别有激励作用。

第五、云讲堂:让思想插上翅膀飞翔

实践中心的工作人员特别注重考虑如何让新时代新思想赢得群众的喜欢、启迪群众的智慧。因此,在按照要求建设“文明讲堂”“道德讲堂”等场所的时候,就不是简单机械布置一些讲台、桌子、椅子等等,而是反复琢磨如何让群众看见这些场所愿意进来,看到这些书籍愿意阅读,听到这些授课愿意吸收。于是,长安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云课堂”,力求将思想理论的传播与时尚新颖的传播有机结合,从而真真正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滋润乡村社区群众的心灵。

图五:让思想理论的传播更加时尚新颖的云讲堂

实践中心的“云讲堂”也是多种风格的融合。从实践书架的书籍内容看,既有新思想新理论的辅导书籍,也有志愿服务知识技巧书籍;既有莞香文化民俗书籍,也有日常生活时尚书籍等。从学习课堂的桌椅布置看,既有集体听课的座位风格,也有茶桌讨论的座位风格等。从实践传播形式看,既有线下学习讨论的形式,也有线上交流的网络空间等。志愿者们也常在这个空间进行服务交流和服务活动,比如开展插花活动、香道活动、茶艺培训、亲子DIY活动等。我几次到该阵地讲课与讨论,几种风格的课堂都体验过,感觉既丰富又亲和,让志愿者在生动活泼的过程中获得启迪,让城乡群众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熏陶。

第六、才艺空间:每一个人都是最棒的

实践中心特别注重提供志愿者和群众“动脑、动手、动起来”的空间,特意布置了几个不同类型的才艺学习、才艺展示空间。在这里并非机械、被动的听课,而是在专业老师、专业志愿者的带领下,一边聆听、一边动手;一边模拟、一边创造;制作好的成品既可以在实践中心展示,也可以带去开展关爱孤寡老人、农民工子女等活动时使用。这样,周边社区报名前来参加才艺学习班的热情很高,学习的持续性也能够保持。

图六:志愿者在才艺空间学习和尝试剪纸艺术

实践中心非常崇尚“动脑与动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一方面,不论是涉及传统文化,还是涉及生活知识,都通过做手工、学才艺的方式进行传授。参与的老人、妇女或者青少年都不觉得枯燥,而是“做做改改、说说笑笑”中完成各种课程。另一方面,实践中心志愿者告诉我们,选择这些手工、艺术的作品进行学习,都尽量是有涵义、有启迪的。如剪纸、园艺、插花、厨艺等等,都会同时介绍中华文化的深厚影响,介绍华夏生活的丰富魅力。因此,城乡群众在学手工、学才艺的过程中也提高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七、翰墨熏香:中华文化滋润一代代人

实践中心最受欢迎的场所之一,就是书画空间,即提供群众练习书法、练习画画的地方。虽然这是非常普遍、非常简单的场所,在很多镇街、村居都有类似的书画室。但是,实践中心设计和布置的时候特别花心思,并且不断改进、不断丰富,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

图七:群众学书法学画画留下点点滴滴的墨香痕迹

实践中心的志愿者在布置书画空间的时候,非常注重环境氛围的吸引力、影响力。他们改变原来很多书画室仅仅是悬挂陈列书画成品的做法,感觉那样做比较严肃和单调。经过比较和思考,采取营造雅致与活泼相结合的环境特色。一边墙上放置部分优秀书画作品、学习书画的照片、书画交流的照片等,既有高雅的书画,也有交流的活泼。另一边墙上布置“行动中的书画”,即野外作画、墙绘过程等等图式,让书画空间活起来。同时,实践中心的志愿者告诉我们,最初是每次群众来练习书法、练习画画之后,就将练习稿收走,恢复“整整齐齐”的环境。后来,发现这种“整整齐齐”的环境风格让群众有拘束感、陌生感。于是,志愿者就对每次练习之后进行简单的整理,有意识保留一些“半成片”“粗加工产品”在现场,如书法、画画的纸张悬挂在装饰树的树枝上;将学员遗留的墨迹留下星星点点等。这样,大家进来书画空间的时候,闻得到淡淡的墨香,看得见幼稚的成品,才特别亲切,特别轻松,有利于学习交流。

第八、心育空间:营造心灵的宁静港湾

实践中心的“心育空间”,其实就是心理辅导室。作为外来务工人员非常多的镇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因为工作很紧张、生活压力大,产生心理的焦虑和抑郁,容易导致消极行为。为此,实践中心与心理辅导志愿者团队,共同创办这个空间。但是,没有构建成比较严肃、比较正式的辅导室风格,而是设计成为“小小的野外绿色空间”,有山有水有美景、有桌有椅有休闲,让需要心理辅导的人员在沉浸山水的过程中获得心灵陶冶、培育心理健康。

图八:让每一个人在喧嚣中也有静谧的心灵港湾

我在考察“心育空间”的时候,发现志愿者是非常用心用情的。他们说就是不想将这个空间做得太简单、太机械,让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认为“有问题才来这里”“有麻烦才来这里”。志愿者希望这里成为家长小孩、青年员工、社会人士过来欣赏、享受,陶冶在自然景色之中的同时获得心理辅导志愿者的帮助,逐渐开启心扉、愉悦心灵。因此,“心育空间”就具有自然调解、放松心灵的氛围,能够达到良好的疗愈效果。

图九:长安心安志愿服务队的各位老师在进行团队交流活动,图中着红白裙的是蔡秋玲老师。

图十:心安志愿服务队的老师们正在进行定期的业务交流和案例分享。

这些放松、静谧的“心育空间”离不开作为志愿者的蔡秋玲老师,她说来到实践中心搭建“心育空间”做志愿者,帮助群众解答疑惑,一方面让她的一技之长能有更多的发挥空间,能为更多的群众服务,另一方面,“心育空间”也是她的能力提升平台,在这里她可以跟其他心理老师碰撞思想,迸发新思维。在这里,专业的心理志愿服务队对寻求帮助的人员进行心理辅导,策划并开展了“心育空间”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提升系列公益项目,根据不同群体类别,开展了“心安长乐”“心安家庭”“心安园丁”“心安家园”四大主题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咨询,团体、个人的案例分析,心理老师团队的素质提升,家庭教育培训以及特殊群体的援助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改善群众心理健康水平,全方位地为长安群众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

第九、倾听心声:让群众敞开心扉

长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时候,就考虑不单单是让群众被动的接受教育和熏陶,也要让群众有表达、有展示、有倾诉的机会。因此,专门设置“听你说”的留言墙和轻松自如的空间。

图十一:“听你说”留言墙架设文明实践与群众需求的桥梁

我们发现,“听你说”留言墙及其倾诉空间,既不是简单空白的墙壁,也没有严肃枯燥的背景,而是尽量以自然生态、生活环境为特色,吸引群众的流连忘返、交流沟通。如墙上和周边的字体尽量选择活泼风格,有一些志愿者做的插花、绿植用来调解氛围,墙上的花草、树枝也是不规则、不单调的。这样,群众进来的时候,观看的时候,就会逐渐适应、放松心情,开展交流沟通也非常容易、非常轻松了。

第十、志愿创意:奉献者的自豪与骄傲

我们发现长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志愿者的参与、志愿者的奉献。很多来参观交流的各地人员说,“你们这个中心这么漂亮,这么温馨,一定花了很多钱吧。”然而,中心负责人说,“确实没有花很多钱,因为其中非常多的装饰、用品等都是志愿者创造、志愿者制作的。”

图十二:志愿者为文明实践阵地义务制作各种精美工艺品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为了节省经费,也为了让志愿者有更多参与机会。实践中心的很多绿色植物装饰品,都不是从园林公司购买的,而是志愿者利用废旧原料制作的。如实践中心联系城管部门,将大风吹断的树枝拿回来,志愿者制作各种各样的手工叶子、手工花朵粘贴上去,非常漂亮。还有,闲不下来的伊索幼儿园校董徐维亚在退下职业岗位后,热心投入志愿服务,带领志愿者们共同打造实践中心,精心制作“长安IP”的民俗作品、非遗作品,也非常美丽。在许多留白之处、角落之处的各种点缀,也是志愿者做出小型多样的手工作品。所以,当我们在实践中心行走和浏览的时候,看到的不是整齐划一的布置,而是错落有致的风景,这些都是志愿者主动性、创造性发挥的效果。

03
几点启迪

长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三年多来,从“红长安、绿客厅”的风格,到“打造群众最愿意来的实践中心”愿景,不断探索创新,形成独特魅力,吸引乡村社区、工厂学校的各种人员前来休闲交流,受到感染陶冶。

第一、坚持目标导向,让思想理论亲切感人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主线是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目标是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为此,长安镇实践中心的同志就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反复思考如何落实主线、实现目标,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如何让群众“喜欢来、喜欢听、喜欢传”。这样,从实践阵地的环境设计到内容策划,都让党的创新理论融入“红花绿叶”“青山绿水”的环境之中,让群众“润物细无声”地获得启迪、受到感染。

第二、坚持需求导向,让群众愿望受到尊重

长安镇实践中心的人员,在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学校调查的时候,征询群众对实践阵地的需求,对阵地建设的意见。群众说得非常直白,“阵地不能只是开会的地方,最好能够有休闲、有快乐。”因此,长安镇建设实践中心的时候,就尽量将思想传播、文明引领与休闲交流、浏览分享有机结合,让群众的愿望获得实现,更加愿意前来实践阵地活动。

第三、坚持问题导向,让碰撞交流聚焦有效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实践阵地建设存在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简单的宣传风格,不吸引群众;二是纯粹是乡情馆、民俗馆挂牌实践阵地,缺乏思想传播和文明引领的内容。长安镇也搜集和参考了不少地区的经验,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就致力于打造群众最愿意来的实践阵地,着重探索在吸引群众参与、满足群众需求的过程中实现思想传播、文明引领的目的。

第四、坚持创新导向,让志愿者热情持续高涨

长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保持志愿者的积极性。一方面是在环境设计、氛围营造的时候征询志愿者的意见和建议,并且让志愿者广泛了解城乡群众的需求,使得实践阵地从一开始就贴近志愿者、贴近群众,受到欢迎。另一方面是在开展活动、实施项目的时候,不断了解志愿者的反馈,并且根据反馈调整和完善实践阵地的设施、功能,让志愿者和群众越来越喜欢、越来越留恋。志愿者作为实践阵地建设和运营的参与力量,一直保持热情和兴趣,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广东省长安镇开宗明义、旗帜鲜明提出“打造群众最愿意来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愿景,努力将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主线融入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环境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发挥积极的影响力。这些做法值得关注和重视,也值得总结和研究。本文仅仅是初步的整理,期待有更多的高质量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谭建光(1960年——),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历任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第二届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第一届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