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我践行

这支“小快灵”应急救援队伍协同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来源: 文汇报 发布时间:2022-08-11

上午8时刚过,热浪滚滚。崇明区新河镇三烈村,一场防汛演练打响了:紧急抢险、布设防汛设施、清除倒伏树木,裹着救生衣的8名厚天应急救援队队员汗流浃背。当前正值上海的主汛期,作为纳入市级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的唯一一支民间力量,队员们查漏洞、练队伍,提升应急处置协调水平。

今年5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8部门组织开展的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公布,上海厚天减灾救援公益促进中心上榜“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队员们深知,认可背后离不开这支队伍成立10年来的努力: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救援,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救援,2020年和2022年上海战“疫”……这支来自民间的应急救援力量,作为政府应急救援体系的辅助力量和有益补充,协同保障着城市安全运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专多能、一队多用”


这两天,顶着高温烈日,厚天应急救援总队仍在陆续承接应急防疫消杀任务。

今年3月11日至6月1日,在81天的上海抗疫志愿服务中,厚天出动抗疫志愿者1473人次,累计志愿服务15410小时,投入应急车辆15台,完成社会消杀约4000万平方米并保持“零感染”。

“我们走的是‘小快灵’路子。在防疫消杀、交通应急保障、支援社区中,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一专多能,一队多用’。”上海厚天应急救援总队副总队长丁硕徵说。出生于1998年的他,拥有多年实战经验,去年大学毕业后入职救援队,也参与了此次上海战“疫”。

图片

目前,上海总部拥有近400人,以退役军人为主。丁硕徵介绍,接到求助后,救援队3分钟响应并启动信息收集,30分钟内完成对险情信息的研判和评估。同时第一梯队迅速集结,启动救援。视评估等级启动第二、第三梯队,“无论在哪,只要收到任务,装备从队部运送的同时,队员从城市各处集中到任务地点”。

除了上海总部,厚天应急救援联动队伍分散在全国各地,以便快速响应、就近驰援。“对于一般的救援活动,我们一般以本地队伍为主。倘若险情升级,就会协调分布在全国多个省的力量进行支援。”


摩托车机动队提高救援效率


在厚天应急救援队,有一支30人组成的摩托车应急机动队。

这支队伍成立于2015年,来自于一次头脑风暴:“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四个轮子’的堵在路上,何不派上‘两个轮子’?”这也成为国内首支成建制的民间摩托车专业应急机动队伍,不仅反应灵敏、快速机动,所有队员都持有国际认证急救资质。

不仅是装备,专业培训必不可少。“我们会根据队员的特点和专长安排进入不同支队。新队员要进行急救证书的培训和考核,通过后才能正式入队。”丁硕徵介绍。

为保证各地队伍的救援能力,他们平时接受统一救援技能培训,参加定期考核评定,自费购买单兵救援装备。当灾难来临时,队员迅速集结,听从统一指挥,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去年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发生的第二天,这支队伍就在救灾一线组织了200辆摩托车参与救援,为因信号中断无法导航的救援车辆做引导,开辟救援通道。“摩托车机动队提高了救援效率,为救援行动顺利开展以及救灾物资快速运达争取了时间。”

此外,厚天应急救援队还创新成立了雪地救援队、航空救援队等,填补了上海民间救援领域的空白。眼下,无人机和心理疏导等队伍正在筹建中,已基本形成水、陆、空一体化全要素的救援体制。


超大城市需要科普防灾常识


专业化是民间救援队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加强基层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构建“一专多能”的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将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

上海厚天减灾救援公益促进中心理事长谢冰目睹了政府对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视,也见证了更多年轻力量加入其中,“我们的队员中,85后已占到70%。比如,总队直属教导队机动中队中队长郑剑宇是名95后,自入队以来一直保持着出勤率第一的纪录”。

谢冰也在规划下一步:希望加强与各级应急管理救援指挥管理体系的对接,最好是分层分级建立与民间救援相衔接的指挥联络制度,以提高救援效率;建立民间应急类公益组织协调机构,统一指导、培训并提高其应急能力。

“像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还需要科普防灾减灾的常识与技能,防患于未然。”谢冰说,救援队面向市民开展知识普及、技能培训以及示范演练等活动,去年共举行约150场(次),数万人受益。“希望大力普及安全应急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自我防护和应急技能,营造‘人人关心安全、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