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镇(街道)级社区志愿服务示范中心

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

  • 街区单位参与文明创建志愿服务行动

临汾路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成立于2012年,曾被评为首批全国“四个100”最美志愿服务社区、“100家功能优化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上海市品牌创优社区志愿服务示范中心”。中心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打通全社区、跨领域、广参与志愿服务渠道,打造具有韧性的“15分钟志愿服务圈”。

一、打造“就近就便、功能互补”的活动空间,让志愿服务有标志、看得见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党建网格化为抓手,聚焦“志愿者在哪里,‘15分钟志愿服务圈’就覆盖到哪里”的目标,构建了形成“1+7+20”三级阵地建设。在街道层面,依托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开辟2000平方米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主阵地,作为志愿者和团队提供服务平台、培训基地和资源枢纽。在街区层面,成功创建7家市、区级志愿服务基地,延伸出60家街区服务站和商铺服务点作为志愿服务站点,构建了广覆盖、集约化、精细化阵地网络。在小区层面,实现了20个居民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全覆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居民之家”功能融合,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便捷享受“上海志愿者网”注册、报名、时长记录、学习培训等服务。成立静安街镇唯一一家志愿者协会,党群中心、文化中心、法治中心、事务中心等9家社区公共服务部门成为协会理事成员, 5名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志愿服务日常工作。多年来,中心打造了一批包括“星期四行动”、“FEN享服务日”“安惠暖阳”“雏鹰启航”“巧手课堂”“老伙伴”等长效志愿服务品牌项目。2022年,在平战结合的志愿服务机制下,制定《临汾路街道常态化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方案》,实现全龄、全域、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模式。

二、构建“四治相融、服务多元”的志愿体系,让志愿服务有内涵、走得进

主动适应“人民城市”发展特点,赋能社区“四治”建设,把重点工作、特色工作灵活融入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在社区自治方面,争当全市加装电梯工作“排头兵”,通过“123工作法”实践总结党建引领下志愿服务力量的支持与参与,完善后续维保模式,提炼《全生命周期加梯指南》、千方百计缓解“悬空老人”出行难题,实现从“加梯”到“家园”的民心转变,启动加梯346台。在社区共治方面,开展“青少年参与社区的100件小事”,用青年志愿者思维为小区度身定制美好宜居目标;培育社区女性“娘家人”“当家人”“俏佳人”,推出“邻家妈妈”志愿项目领头人,让志愿精神从“家”培育。在社区德治方面,开展家校社联动的“小小学雷锋”“大手牵小手”“小小模拟法庭”活动,成立“奋进·实践”模范讲师团,举办“星期五课堂”“美育课堂”,在孩子们“双减”后,增补精神食粮。在社区法治方面,以全市首个社区法治服务中心为平台,吸纳心理咨询师、律师、首席调解员等专业志愿者,为居民提供组团式普法宣传;联合九大银行组建金融服务专业志愿团队,为居民提供反诈、理财、金融安全等公益服务。

三、营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体验获得,让志愿服务有导向、用得好

顺应数字化转型,创新构建 “志愿+数字”新路径,升级“民情日志”“数字驾驶舱”,建立“时间银行”标签,将时长进行标准化、公开化、可视化重构,拓展“骨干画像”“点位选址”等实战场景,让社区志愿者“想参与、真点赞”。全域挖掘最美志愿者、最美家庭等“群团人物”,2022年,央级、市级媒体先后报道了“轮椅志愿队”“抗疫女团”“车辆运输队”等团队事迹。上海市优秀志愿者俞迎春、上海市感动人物提名、新时代奋进者王晓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项目“爱在临别时分”等一大批全国、全市优秀志愿者和志愿项目脱颖而出,让“关心人、提高人”故事不断在临汾书写,共同讲活“临汾故事”“志愿精神”。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上海市志愿者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