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理论我践行

多出十万余字,《觉醒年代》长篇历史小说安排了!作者:延乔与父亲不是“冤家对头”

来源: 红色之声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1-10-26

“给我一根觉醒年代款雪糕!”

“抱歉,只剩样品了。”

日前

在北京举行的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

《觉醒年代》文创产品首发亮相

即被抢购一空

从李大钊、陈独秀联名款走红

到“边追剧、边学党史”

从繁花似锦的延乔路

到“觉醒语录”刷屏

中国青年正在用自己的方式

亲近“主旋律”

传递正能量

《觉醒年代》的“出圈”

给作者龙平平带来了莫大的惊喜

走下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

最佳原创编剧奖的领奖台

他作出一个决定:

关上手机,闭关修订

创作同名长篇历史小说

从剧本到小说

增加了哪些内容?

今天

就和小红(ID:hszs1921)一起

来听听作者龙平平的心声

↓↓

写作剧本的过程不过瘾

想把深层次思考用文字记录下来

在写作《觉醒年代》剧本时,龙平平说自己经常被剧情感动,并获得许多感悟,有一种进一步抒发情感的冲动。但剧本有特定的格式和要求,编剧对历史和人物的认识、解读,主要是靠演员的台词和表演,通过二度创作来实现的,形象化的表达和直接的文字叙述是有差距的。所以,在写作剧本的过程中,龙平平多次产生了不过瘾、意难平的感觉。

“那时我就想,剧本完成以后,一定要在此基础上写一部历史小说,把我在剧本创作中对历史、人物和剧情的一些深层次思考,特别是夜深人静时头脑中突然闪现的一些灵感,畅快淋漓地用文字记录下来。”

小说《觉醒年代》是在剧本基础上改写的,基本内容、基本结构、基本人物都没有改动,改动的是表现形式,是对剧本的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特别是思想性的丰富与升华。

电视剧是表演艺术,重在展现人物和故事的状态;小说不仅描述过程,还可以通过文字手段,多角度、多层次、集中完整地描述人物和故事状态的由来、结果,形成完整的叙述链条。

特别是,小说可以通过文字的细腻分析和评论,更加深入地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故事的本质含义,引导和启发读者对历史、对人物的认识与思考。

小说是作者个人的作品,电视剧是集体项目。写小说,作者可以天马行空、灵魂“出窍”,思想自由翱翔,电视剧本的自由度则相对小一些。

《觉醒年代》播出的电视剧是43集,转换成文字大概不到50万字。小说60多万字,增加了不少故事情节和对历史、对人物的分析、思考、评论,应该说更加立体、通透、可读。

文学创作说到底是情感的释放。《觉醒年代》这段历史太精彩、人物太感人,写到动情处,“泪流满面”是不可避免的。但光“泪流满面”也不行,还要有对历史的感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读者看到历史的魅力和价值。”龙平平说。

陈延年是一个“纯粹的人”

小说比剧本多了10多万字,内容的丰富是全方位的。“讲述觉醒年代的百态人生”,是龙平平在介绍电视剧时常说的一句话。但是,受各种因素限制,电视剧其实很难展现百态。小说里的人物,则不受限制。

比如,电视剧中没有出场的一些历史人物,潘赞化、张玉良、高宇罕、马寅初、马骏、段祺瑞、冯国璋、徐树铮等等,小说中都有一定的笔墨。电视剧中大家印象深刻的人物,在小说中则更加丰满、鲜活。

增添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从合到分”的原因、过程交代得更加详细。

李大钊是最先觉醒的、坚定的殉道者,是具有鹰一样的洞察力和火一样热情的北方汉子;胡适是思想上的智者、行动中的阴阳人,始终在旧伦理与新思想、旧道德与新文化之间徘徊。对二者人物性格的描写,小说用笔很多。

关于三个人的家庭生活,小说也更加丰富。陈独秀与高君曼,郎才女貌,自由恋爱,家庭生活却是“夫为妻纲”;赵纫兰比李大钊大6岁,两人情投意合、相敬如宾,家庭和睦;风流才子胡适娶了个“小脚悍妇”,在家里被收拾得服服帖帖。仔细品味这三对夫妻关系,读者可能会得到别样的感悟。

二是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父子三人的关系。

这是小说中的华彩篇章。龙平平说,他从不认可“这父子三人是冤家对头”的说法。实际上,陈独秀教育子女的方法很独特,他把两个儿子从安庆接到上海来放养,每月给10块大洋让他们去闯荡,鼓励、尊重他们放飞理想,引导他们追求真理。陈延年、陈乔年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经典体现,这与陈独秀的教育培养密不可分。陈延年、陈乔年也是敬重和崇拜父亲的。

陈延年与陈独秀的矛盾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作为现代青年,他看不惯陈独秀的封建家长制作风,并与之展开坚决斗争。

第二点,他有与父亲不同的家国观。陈延年是极端的理想主义者,有常人不及的爱国情怀。他认为,国难当头,家国不能两全。这从他制定的“六不”戒律和终身未婚的事实,可以得到证明。他之所以很早就痴迷于无政府主义、不赞成暴力革命,亦与此有很大的关系。这就难免会与父亲发生思想冲突。

小说对陈独秀父子三人的关系,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做了较为充分的文学化展现,希望大家可以仔细品读。

三是陈延年和柳眉的关系。

柳眉是龙平平反复斟酌、精心设计的一个没有原型的虚构人物。这一人物形象的设置是功能性的,是为塑造陈延年服务的。小说在剧本的基础上,对两人的关系作了较大幅度的丰富。

“我多次说过,《觉醒年代》中我最想写、最推崇的就是陈延年。早些年,在参与《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的创作中,我受一位老领导的启发开始研究陈延年,他生活过的地方我几乎都去过。在我心里,他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一个‘纯粹的人’。”龙平平说。

小说不是摆事实讲概念

而是讲故事

陈独秀、李大钊可说是《觉醒年代》的“双男主”,这在过去同一题材的艺术创作中并不多见。从写《觉醒年代》那一天起,龙平平就一直悬着心:“说到底,还是因为陈独秀。”

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上说,陈独秀是有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创造了党,我们都是他的学生。将来我们修党史要讲一讲他的功劳。”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不会忘记,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具有留学经历的先进知识分子,同毛泽东同志等革命青年一道,大力宣传并积极促进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

2019年10月,为纪念陈独秀诞辰140周年,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发表了一篇纪念文章,称陈独秀为“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者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这篇文章是以中央党史研究职能部门名义发表的,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小说《觉醒年代》想让读者看到的,就是这样的陈独秀。龙平平以为,这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大问题。小说毕竟与教科书不同,不是摆事实讲概念,而是讲故事,告诉大家一个鲜活、生动的陈独秀。

要实现这一点,挑战比想象中的大。能否塑造好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各方面都能接受的陈独秀人物形象,是他在整个创作过程中魂牵梦绕的事情。

挑战之多,难度之大,难以想象。龙平平对事实基础上虚构的两个情节铭心刻骨——

一个是陈独秀的思想裂变。

“五四”之后的一个月,当陈独秀走出家门,看到北京大学变成了关押几千爱国学生的监狱时,他的思想崩溃了。这种人类文明史上从未有过的、可耻的事情,让他几十年追求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彻底破灭了。他在红楼里独自流泪,在思想的炼狱中挣扎了几个时辰,终于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完成了与旧民主主义的彻底决裂。

当晚,他写下了《研究室与监狱》这一名篇。后来,又亲自上街撒传单,决心飞蛾扑火,牺牲自己,以血醒民。

“写到这里,我突然不能自已,躲到厕所里伤心了很长时间。一个人脱胎换骨,成长为革命者是多么的不容易!他不应该得到后人的尊敬吗?”龙平平说。

另一个就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龙平平查了资料,那一年北方大灾,饿殍千里。看到海河大堤灾民遍野、哀天嚎地的惨状,陈独秀发出了建党的誓言。李大钊问:你为什么要建党?陈独秀哭着说,不为别人,就为眼前的这些难民,为了他们能像人一样地活着,能够得到人的快乐、人的尊严、人的权利。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这样的话,恐怕只有当时陈独秀这样性格、这样品质的人才说得出来。看到这里,谁敢说共产党不伟大?”

今天,我们党百年华诞、生机勃勃,我们的国家安定祥和、人民幸福,不能忘记党的缔造者,应该向他们表示敬意和感谢。

建党百年之际,鸟巢上演《伟大征程》,开场40秒,即是《觉醒年代》中两名演员表演“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我由衷地感佩党中央,展现了百年大党回望历史的成熟思维、科学态度。”龙平平说。


电视剧《觉醒年代》播映后,激起全国观众对于中国共产党建党前那一段历史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渴望。他们说,“你在历史书上匆匆翻过的一页,就是他们(先烈们)的一生”“《觉醒年代》有续集吗?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

明天(10月9日)起,小说《觉醒年代》将在《解放日报》连载,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哦~

龙平平,研究员、编剧,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秘书长、第三编研部主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原创编剧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