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

徐汇有位居委干部,每晚打电话唱歌给居民听,从沪剧唱到《蓝精灵》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10

国庆前夕一个下午,徐汇区田林街道长春居民区的“邻里汇”内,欢声笑语不断。居民区书记苏嵘带领小区居民正提前庆祝“双节”到来。大家包馄饨、学做冰皮月饼,苏嵘还“亮嗓”为大家献唱西北民歌助兴。这一天也是长春居民区自疫情以来,连续坚持小区消毒的第250天。就在半年前疫情最紧张的时刻,苏嵘和同事们经历了“100天不休息”、24小时轮岗等高强度工作,并服务了上海最早的一批确诊病例的家属。“至今我都不知道,那对老夫妻长啥样,但是我服务过他们全家。”回忆起今年开春那段特殊的日子,这位经历过“非典”的“小巷总理”说,这是对她18年社区工作经历的一次重要考验,也是上海乃至全国基层社区工作的一次宝贵总结。640.webp (4).jpg

国庆前夕,苏嵘(右二)与居民们一起包小馄饨   舒抒 摄每晚给隔离居民唱歌今年春节前夕,长春居民区一对从湖北前来上海探望子女的老夫妇相继确诊。第一时间得知此事的苏嵘很快理顺了自己的工作:服务好正在居家隔离的老人子女,随时了解居民的动向。微信和电话是疫情期间“无接触”沟通的重要桥梁,苏嵘的微信里很快收到了老人子女发来的请求。“父亲患有基础病,需要喝中药,能不能把我帮父亲煎好的药送到医院。”苏嵘没有多加考虑,主动揽了这桩有些棘手的“订单”。疫情之初,防护服等物资极为紧张,于是她穿上两层塑料雨披,头上套了一只塑料袋作为简易防护,跟对方商量好,提前把药放在门外,5分钟后她上门去取。640.webp (5).jpg

疫情期间,苏嵘(右一)和同事们值夜班等待境外回沪居民最后由于疫情防控,药没有送成,但老人子女对苏嵘的信任更进了一步。“那些天,只要一有疫情的新闻我就竖起耳朵听,这是我们做社区工作的敏感度,要时刻了解最新的消息告诉居民,让大家安心。”这也是苏嵘在“非典”期间留下的工作习惯——但凡遇到大事,基层社区只要跟着党、跟着国家的方针政策走,就不会自乱阵脚。从小在西北长大,20多岁来到上海,说话嗓门大、音调高,做事经常看似“一顿操作猛如虎”的苏嵘,其实心思非常细腻。疫情之初,她很快想到,确诊老夫妻的子女精神一直高度紧张,于是摸索出一套被她称为“心理慰藉法”的社区工作法。“每天晚上,我都打电话唱歌给对方听,不管我唱得好不好,先听了再说嘛。”一开始,苏嵘唱的是沪剧经典选段《为你打开一扇窗》和讲述红军的《四渡赤水出奇兵》。后来,苏嵘把“歌单”换成了年轻人更熟悉的《左手指月》《火红的萨日朗》甚至《蓝精灵》。640.webp (6).jpg

苏嵘在微信中为居家隔离的居民唱歌

“厚脸皮”的歌声让隔离中的居民感到了莫大的鼓励和陪伴,但苏嵘自己却接到了一次意外的“投诉”。“有居民跟街道投诉,说我每天都不下班,让我早点回家。”这样的投诉让苏嵘哭笑不得,又非常感动。于是,她养成了每晚在居民群告诉大家“我下班了”的习惯。没想到,这则特殊的“投诉”还派上了大用场。16个字概括18年长春居委坚持全小区消毒的第51天,夜里9时左右,一位老伯上门,说自己的老伴说话舌头打弯、小便失禁、不会走路。苏嵘马上跟当晚一同值班的居民区副书记金璐上门,判断老人可能突发脑梗。考虑到老人不会使用手机健康码,就医可能存在不便,两人决定一同把老人送去医院。此时,居民群里正好有人询问,“苏书记下班了吗?”得知苏嵘和金璐在处理这桩突发,有居民马上自告奋勇,开车送老人前往医院就诊。

640.webp (7).jpg

苏嵘(右)与物业经理巡查小区

当晚苏嵘为老人处理完住院事项后,回到家已近凌晨4时。然而睡了不到4个小时,苏嵘又起床,当天她约了一名西班牙居民上门了解防疫情况。而就在前往这户外籍居民家的路上,骑着助动车却困到睡着的苏嵘,连人带车翻到在马路边。“其实我就是过度疲劳,但这件事给我提了醒,我们服务别人前一定要先保护好自己,否则就先给别人添麻烦了。”“非典”时苏嵘只有30岁出头,让她在居民区“一战成名”的是一次面对一名从新加坡抵沪的美籍CEO,由于对方一开始不配合社区防疫,苏嵘就义正言辞地告诉对方:“请你戴上口罩再跟我对话。”对方被苏嵘的气势震住,询问她究竟是谁,得到的回答是:“我是一名中国社工。”这位美籍CEO最后感叹:“中国社工了不起。”但在苏嵘看来,所有职业获得的尊重,都是靠人自己建立起来的。640.webp (8).jpg

苏嵘平时喜欢唱歌,还熟读佛洛依德、《红楼梦》、《资本论》、隋唐史……如果你以为苏嵘只是“有勇无谋”,那就错了。在居民区工作18年,苏嵘把工作方法精辟总结为“理智分析、快速判断、迅速行动、精准处理”16个字。按她的话说,居民区干部要把危险留给自己,“但绝不是傻做,而是把智慧融入到勇敢中。”例如,社区消毒工作。这项工作其实很枯燥,要背着药水桶在小区一圈一圈“撒网”,还要接收居民们各种探究的目光。于是,苏嵘干脆把小区消杀的日程表“广而告之”,每天消毒前在居民微信群发布“现在开始消毒,请大家尽量不要走动”,结束后再发布一则“消毒完毕”,很快居民们不再“围观”,消毒效率也很快提升。640.webp (9).jpg

田林街道邻里汇做得好就该夸都说“做好事不留名”,但苏嵘却“反其道而行”,从树枝还未长出新芽,到梅花、樱花、杜鹃花相继绽放,苏嵘和居委干部每天都把小区消杀的照片发到居民区各个微信群。“只有让居民知道,居委会一直在运作,哪怕大家只是从窗口瞄一眼、手机刷一下,但是知道有居民区党组织一直在服务社区,和居民在一起,大家就会安心。”640.webp (10).jpg

苏嵘日常聊天很喜欢用这些“复古”表情包

家住田林五六七村居民区的成秀英今年已经70岁,10年前苏嵘还在她们这里担任书记时,成秀英就很快记住了这个说话爽快,做事却有条有理的“小阿妹”,并且对苏嵘“会说话”、情商高的特点印象颇深。“我不是会说话,而是基层工作辛苦,团队需要一直激发战斗力。”战斗力怎么激发?“夸人”是苏嵘想出来的“奇招”。疫情期间,苏嵘用了一周时间就召集了多达132人的居民区志愿者团队,在小区门岗、垃圾桶、小区道路进行日常巡查。今年“五四”青年节,苏嵘把大学生、中学生志愿者们召集起来颁发了志愿者证书,还亲手写表扬信给志愿者们的单位、学校。身为上海市妇联兼职副主席的她还专门组织大家表扬抗疫中的女性同胞,感谢每一位志愿者的付出。640.webp (11).jpg

到敬老院探望老人疫情常态化后,苏嵘的工作压力稍微有所缓解。但作为苏嵘的副手,金璐在与她工作一年后发现,真正让这位已经远近闻名的“劳模书记”令大家感触最深的,并非疫情里惊心动魄的时刻,而是回归常态后,细水长流里的感动。“今年8月,小区有位老人遛狗时走失,大家找了几个小时都吃不消,打算交给警察处理……最后,还是半夜12点,苏书记在靠近徐家汇的马路上找到了老人。”当时,距离居民区开始寻人已经过了4、5个小时,找到老人的地点距离小区有近2公里,老人牵着的狗都早已累趴下。金璐说,以前她和其他社工们都好奇,苏嵘没日没夜究竟在忙些啥。“现在我们知道了,就是平日这些千头万絮的工作累积,让‘大战’来临时我们的社区总能做好万全的准备,守护好一方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