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上海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涵建设,为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提供力量源泉

来源: 上海志愿者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1-07-09

今年以来,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有力指导下,在市委、市文明委坚强领导下,上海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对上海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炼概括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为价值引领,以内涵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着力打造阵地网络全域覆盖、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特色品牌交相辉映、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双向提升的“上海模式”,为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一』紧扣主题主线,打造党史和理论传播“大课堂”

坚持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价值引领、文化引领,突出“永远跟党走”主题,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服务和赋能作用。

以常态化宣讲润物无声凝聚人

建立党史和理论宣讲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机制,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卫工作党委联手成立全市大学生理论宣讲联盟,组建覆盖47所高校,以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上海交通大学“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为代表的第一批65支大学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推出精品课程,通过线上点单、线下讲课的方式常态化进驻全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过程中也为大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大课堂”。

▲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理论宣讲志愿者在宝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宣讲

以多元化群体现身说法感召人

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力邀“众鑫有话”市委老干部讲师团等讲政策成就形势,引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尚社”青年讲师团、上海大学“快乐百岁”老教授讲师团等讲学理道理哲理,请进王海滨等道德模范讲身边人身边事身边变化,打造闵行区“闵理”讲坛、松江区“松江三人行”“青年说”等宣讲品牌,培育静安区“明灯”讲师团等群众身边的优秀宣讲团队,针对不同群体特点,推动党史和理论宣讲走进农村、社区、园区、楼宇等文明实践阵地,让爱党爱国情怀激荡心灵、凝聚力量。

▲松江区“松江三人行”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宣讲现场

▲静安区“明灯”讲师团进文明实践阵地进行宣讲

以全景式课堂深度体验吸引人

今年以来,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依托“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党史和理论宣讲”资源2129项,组建宣讲志愿服务团队1569支,推出常态化宣讲志愿服务项目1515个,开展宣讲志愿服务活动12468场。通过文艺党课、主题展览、电影展评、舞台展演、文化集市、经典诵读、人文行走、名人巡访等活动载体,构建体验式、沉浸式、流动式“学习场”,打造全媒体、分众化、互动式“直播室”,让党的光辉历史和创新理论触手可及、深入人心。例如,黄浦区打造集宣教、议事、服务、实践为一体的“瑞金·初心会客厅暨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再现新老渔阳里之间的“马克思主义小道”;杨浦区举办“百年·百人·百场”红色经典诵读展演活动,使滨江文明实践示范带串珠成链绽放红色光芒;浦东新区依托文明实践中心建立党史学习教育服务综合体,开通“党史学习巴士”,打造“一站式”书房、“流动式”课堂。

▲黄浦区“瑞金·初心会客厅暨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杨浦区“百年·百人·百场”红色经典诵读展演活动现场

▲理论宣讲志愿者在浦东新区“党史学习巴士”上开展宣讲

『二』畅通运行机制,画好凝聚和服务群众“同心圆”

坚持让群众长受益、广受益、多受益,紧扣“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走心。

完善信息平台运行机制,强化资源配置“双循环”

顺应城市数字化转型,将“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纳入全市“一网通办”,优化“供给单、需求单、完成单”三单式供需对接和“供单、点单、派单、接单、评单”五单式服务群众操作流程,增加“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标签和“搜索”“收藏”“分享”等便捷功能,完善线上线下协同运行机制,将“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成为市级资源和区级资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节点枢纽,提升民生服务的精准性、充分性和均衡性。截至6月30日,“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市级平台拥有包括各级部门、单位、组织在内的用户总数达1231家,今年上半年共发布资源供给单43403条、资源需求单8073条,完成26296项资源供需对接。

▲“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纳入全市“一网通办”

深化条块联动合作机制,推动市级供给“沉到底”

着眼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多元多样多层次需求,重点聚焦“老小旧远”等民生问题,推动市级机关、科技、经信、金融、建交、国资、农业农村、宣传系统等27个市级部门441家单位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今年以来,市委老干部局“科技助力梦想”、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把规划带到社区残疾人身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研学之旅”、团市委“家长课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文化助力新农村建设图书捐赠”、市妇联“巾声有约”朗读亭等941项市级资源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完成对接和落地,助力打造满足品质生活的服务体系。

▲市妇联在巾帼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开展“巾声有约”徐汇龙陵女烈士故事巡讲活动

完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织密服务群众“精细网”

优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统筹规划、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组织实施、志愿服务队伍各展所长、志愿服务站点承接落地的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全市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超过12万场,常态化文明实践项目达1.4万个,其中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超过68.2%。例如,嘉定区每月逢5逢10日开展“六新我嘉行”文明实践主题活动,青浦区开展文明实践“月月办”主题行动,定期推出惠民服务“大礼包”。今年上半年,“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区级平台共发布服务群众项目供单151416条,收到群众点单412623条,其中“为民办实事”普惠类项目点单178218条,特惠类项目点单26815条。全市各级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队在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中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嘉定区“六新我嘉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日现场

▲青浦区文明实践“月月办”主题活动推进交流会

『三』加强内涵建设,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强磁场”

坚持结合融入、彰显特色,围绕庆祝建党百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五大新城”建设、乡村振兴等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中,营造“人人参与软实力建设”的浓厚氛围。

拓展特色阵地,延伸文明实践触角

在加强16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21个乡镇(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6006个村(居)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依托园区、商区、厂区、校区、景区、滨江岸线、交通枢纽、服务窗口、教育基地、公园绿地等特色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了“示范带”“益空间”“实践点”等965个特色阵地(比去年底增加272个)。这些特色阵地不仅汇聚了3146支志愿服务团队和3541个文明实践项目,且超过64.5%的特色阵地活跃着“两新”组织和民间草根志愿服务团队,文明实践的触角进一步向体制外拓展,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激活基层的最小细胞,让人人乐享文明实践处处可见。例如,结合黄浦江、苏州河“一江一河”沿岸深度开发,构建“一江一河”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带,目前已建立“望江驿”“滨江人人屋”“滨江市民驿站”“5G全球创新港”“滨江建设者之家”“保护母亲河益空间”等21个滨江文明实践特色阵地,着力打造人文内涵丰富的城市公共客厅。闵行区携手长三角区域七城共建文明实践圈,推出联接七城百个文明实践阵地的行走地图,组建百人讲师团,为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功能、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力。长宁区结合红色文化传承弘扬、15分钟生活圈建设,打造红色领航、社区治理、公共空间、绿色生态、民生服务、AI赋能、人文社科等不同类型的文明实践特色站点。奉贤区结合“奉贤新城”建设,打造理论宣传、便民服务、文化传播、志愿服务等功能集聚的“上海之鱼”文明实践移动驿站。宝山区制定“1场2间3堂4会”功能空间和组织建设标准,打造文明实践村级示范站。普陀区以中华新路街区为试点,建立“八个一”工作法,推行“路长制”,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街区”,在融入社会治理中引领全社会向上、向善、向美的追求。

▲东岸滨江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带

▲“滨江人人屋”文明实践特色阵地

▲“长三角区域七城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圈平台”启动仪式

▲长宁区设置AI场景讲解员、运动设施指导员等10类志愿服务岗位

▲宝山区村(居)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234”功能空间和组织建设清单

▲普陀区中华新路“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街区”实景风貌

深入调研指导,夯实阵地建设基础

建立“季度办领导带队调研、月度专题调研、日常挂点督导”相结合的调研指导工作机制。市文明办领导班子带队赴金山、青浦、徐汇、宝山等区和市农业农村委等部门开展大调研;聚焦“探索建立党史和理论宣讲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有效机制”“深化文明实践条块联动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奉贤新城建设”等主题开展专项调研;深入浦东新区新场镇、崇明区建设镇、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开展挂点督导,对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评估标准,聚焦问题清单,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基层锻造长板、补齐短板,探索低成本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路径。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志愿者协会会长潘敏带队调研指导青浦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

打造“一区一特色”,融入城市发展大局

各区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优势特点,凝练“上善青浦”“圆梦奉贤”“礼乐嘉定”“睦邻杨浦”“文润宝山”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一区一特色”。例如,徐汇区打造理论宣讲“新思汇”、案例教学“实践汇”、道德践行“新风汇”、文明共践“汇创建”、文化共享“汇讲坛”、人人参与“志愿汇”等系列品牌,生动演绎“汇善汇美汇新思,尚德尚品尚文明”特色。虹口区推出“多伦路街区的红色记忆”“北外滩海派文化”“鲁迅小道文化名人”等人文行走路线,培育壮大“文化三地”志愿宣讲团,彰显“品海派文化,悟红色文化,寻名人足迹”的“文化三地”特色。崇明区结合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成立文明实践专项基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户示范创建,建立乡村治理积分制度,放大花博会溢出效应,引领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以“东海瀛洲,崇德明礼”的文明实践特色,擦亮大都市乡村靓丽底色。

▲徐汇区“新思汇——群众身边的理论大课堂”第二季现场

▲虹口区“文化三地”志愿者正在向游客讲述城市故事

▲“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崇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项基金”揭牌仪式

强化品牌培育,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启动上海市“创新、创优”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示范中心创建工作,全市共有16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个区级志愿服务指导中心、197个乡镇(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139个乡镇(街道)级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参与创建,参与率分别达到100%、81.3%、89.1%和62.9%,以创建工作为抓手,着力培育一批具有上海城市特质的品牌项目和优秀团队。目前,全市已形成“闵理系列”“朗读天使”“绿洲食物银行”“王显明保护母亲河”“乡村茶馆课堂”“午间公益一小时”等在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1275个,培育了上海机场边检百人外语志愿服务队、“隐形的翅膀”公益志愿者联盟、苏州河护河联盟等优秀团队1471支。例如,市文明办牵头成立首批由120个成员单位组成的上海市红色文化传播志愿服务联盟,一方面发挥联盟组织红色文化场馆和红色文化专业志愿者集聚优势,提升资源供给效能;一方面发挥文明实践阵地平台作用,在精心设计项目、精准服务群众中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基因,打响“文化”品牌。市委老干部局、市文明办、市卫健委、市经信委、市通信管理局、市科协联手打造“乐龄申城·G生活”志愿服务项目,聚焦出行、就医、亮码、缴费、文娱、办事等智能手机应用场景,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金山区培育“家有考生 加油考生”“家有新生 加油新生”品牌项目,静安区联手社会组织共同孵化“新生代,心赋能”项目,健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上海市红色文化传播志愿服务联盟”成立仪式

▲“乐龄申城·G生活”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

开展常态培训,提升基层工作能力

编辑出版“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丛书”首本专著《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指导手册》并举办赠书仪式。发挥市级每月常态化培训机制作用,聘请26位相关领域理论和实践专家组成师资库,开设“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相互提升的发展新格局”“加强社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内涵建设的实践路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点难点与工作方法”“新媒体在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中的应用”等41门精品课程。今年以来,全市超过13.5万人次参与市区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题培训,文明实践志愿者骨干培训率超过59.8%,依托培训建强队伍,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高质量发展、形成“人人都是软实力”的生动局面提供不竭动力和澎湃活力。

▲《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指导手册》授书仪式

▲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