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静安开课啦!这儿有满满的干货~我是静安“好青年”

来源: 上海志愿者 发布时间:2020-04-24

静安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培训会

为进一步推进静安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20年4月21日,区文明办、区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了2020年第一期静安区文明实践中心基层骨干培训班。本次培训班由静安寺街道、曹家渡街道、江宁路街道、石门二路街道、南京西路街道文明实践社工,志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居民区、楼宇、园区等实践站负责人参加。

第一课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功能、属性与建设方法

讲师:张祖平  上海海洋大学 教授/博导

01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功能定位

定位:统筹中心、调度中心、指导中心、培训中心、信息中心

功能:调研规划、统筹协调、指导支持、管理监督、宣传展示、服务配送


02 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的功能定位

定位:承上启下、抓好落实、形成合力、聚集人气、传播思想、实践文明

功能:价值引领、道德示范、资源整合、能力建设、指导监督、激励保障、宣传引导、服务配送


03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功能定位

定位:聚集人气、传播思想、实践文明

功能:价值引领、道德示范、关爱帮助、供需对接、注册认证、项目孵化、团队培育


04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属性

思想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群众性: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基本出发点

文化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是文明实践的工作内容,要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新风

福利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提供了种类丰富的帮助,对于困难人群而言,它是一种新的服务救助模式

第二课 新版志愿者条例解读

讲师:郑菊萍律师 上海市国和律师事务所

2019年11月15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的决定。新修改的《条例》将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实施。


01 为什么要修改《条例》?

2009年,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2017年,国务院出台了行政法规《志愿服务条例》。此次条例修正既是维护法制统一的科学立法,也是推动本市志愿服务事业创新发展、提升城市温度和文明程度的弘德立法。修改决定主要体现以下三方面思路: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的重要举措,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志愿服务文化。二是明确志愿服务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推动本市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三是注重推进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推进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加强志愿者权益保护。


02 《条例》修改了哪些内容?

让志愿精神得到弘扬,让志愿者得到社会关爱,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深入人心,是本次修法重要的价值取向。本次修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进一步明确立法目的

修改决定明确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写入立法目的和宗旨,既与上位法保持一致,也进一步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体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要求。

(二)明确本市志愿服务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修改决定明确市、区文明委统一领导,建立和完善由文明办牵头、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这个协调机制的主要功能:统筹规划本行政区域的志愿服务工作发展,协调指导有关部门和单位、社会力量协同开展志愿服务,督促检查工作情况,总结推广工作经验和宣传表彰先进典型。可以概括为十六个字,即“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经验推广”。

首次在《条例》中明确“本市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体现了上海志愿服务工作特点和经验做法。修改决定还明确,民政部门负责志愿服务的行政管理工作。此外,修改决定对其他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的职责作了进一步明确。

(三)加强志愿服务行业组织职能

在本市志愿服务实践中,上海市志愿者协会对扶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修改决定明确,本市志愿服务行业组织应当支持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加强行业自律、反映行业诉求、推动行业交流,维护成员合法权益,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四)规范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志愿服务信息平台

贯彻“一网通办”和公共数据共享、开放理念,整合现有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志愿服务信息数据互联互通。为此,修改决定明确,本市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制定统一的信息数据对接标准,实现全市志愿服务数据统一归集、统一管理和共享交换。市文明办和市志愿者协会将按照市委、市文明委要求,把“上海志愿者网”作为本市志愿服务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完善数据统一归集、统一管理,实现信息共享,更好地为全市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市民提供优质服务和高效管理。

(五)加强保障未成年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更好保护未成年志愿者合法权益,修改决定明确,组织未成年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应当符合其身心特点,落实安全保护措施,并征得其监护人同意。在市文明办、市教委和团市委的推动下,本市将高中生志愿服务计入课时(60学时)作为高校招生参考,引导未成年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

从本市实际出发,在多方面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主要作了以下规定:一是对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在其本人需要志愿服务时予以优先安排;二是鼓励有关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有良好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三是鼓励有关方面根据自身能力和实际情况为志愿者提供优待;四是对志愿服务活动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给予表彰、奖励;五是建立志愿服务领域信用信息归集机制,依法给予信用激励。

第三课 静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方案解读

讲师:静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马嘉槟

1.静安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上海市委办公厅《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精神,静安区作为第二批全国试点区,在市委、区委的领导下,以“党建引领、共同实践、融入治理”为原则,以构建三级组织体系、盘活区域资源、丰富实践内涵、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努力书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静安样本。


2.静安模式探索

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党员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先锋带头作用,通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告、职能部门党组织下基层志愿服务、党建微网格、微事项等形式,为党员提供志愿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困难解决之道。

共同实践。坚持系统内外、体制内外、线上线下“三统筹”,打造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方式的共同实践平台,充分调动全区各部门、各街镇、党群组织、社会组织、区域单位等各方力量,实现地域全覆盖、组织全覆盖、人群全覆盖。

融入治理。将文明实践作为开展“共同家园·基石工程”的有效载体,聚焦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生活环境、社会秩序等方面,充分发挥文明实践在推进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涵养支撑作用。


3.静安新时代文明实践如何高效运转

信息通融机制。利用现有信息化平台,整合链接全区各条线志愿服务信息资源,将群众现实需要与辖区内志愿服务资源相结合,挖掘完善文明实践项目,发布项目清单,群众可根据分中心信息化平台查询、预约各街镇、各条线现有活动和项目。

供需对接机制。积极探索“群众点单、分中心派单,志愿服务队接单、互动评单”的志愿服务闭环建设,形式志愿服务菜单,社区群众根据需求点单,由分中心派单,志愿服务团队接单后负责安排志愿者进行配送服务。

评估激励机制。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负责做好辖区内文明实践志愿者登记注册、服务时长记录、服务记录证明、嘉许激励保障等规范管理工作。跨区域的志愿服务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予以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