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前沿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上海市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03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海市虹口区围绕“一个目标、四个定位、六项工作、三个到位、提升六大能力”的总要求,提升城区软实力,积极探索“1+8+201+X”模式,切实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落到实处,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营造人人都是软实力的浓郁氛围。

01 工作概况

一、工作体系

筹建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虹口区与厦门国际银行共同筹建位于北外滩滨江的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紧紧围绕“学习宣传理论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创新开展文明创建,大力弘扬时代新风,丰富精神文化需求,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六大功能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牢牢把握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工作目标,努力把区中心建设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具有特色志愿服务的舞台。

打造“江一河"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带。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区域内丰富的红色文化和海派文化资源,与中国证券博物馆、上海邮政博物馆、5G全球创新港等特色阵地形成联动,打造“一江一河”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带,为市民群众、青年白领、青少年、游客和外来建设者提供理论宣传、展览展示、自习阅读、直播空间、科普文化等高品质服务功能和休闲共享空间。

打造100个文明实践特色站。虹口区在建立覆盖全区、纵横联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区域特色阵地,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明实践工作,依托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年中心、15分钟社区生活圈、创意空间、绿色科普生态为主题,将打造100个文明实践特色站(点)。

二、平台与队伍建设

以数字化应用提升志愿服务效能。探索“互联网+文明实践”模式,在全市率先上线“益彩虹一一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探索完善“供单一点单-派单一接单一评单”闭环管理模式。配合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升级,实现市区两级资源共享、项目对接,发挥“益彩虹”云平台功能,2021年,市条块联动接单37条,区条块联动完成供单171条、绿单1512条,其中“党史和理论宣讲"供单53条、绿单424条,“我为群众办实事”供单13条,绿单104条,实现了资源高度整合、高效利用,数据共享。

依托志愿者力量。虹口区中心依托志愿者进行管理和项目运作,有序开展志愿者岗前培训,确保服务规范高效运作。加强激励机制,参与文明实践的志愿者享有使用阵地和服务资源的优先权,并通过积分兑换,换取文创产品,不断提升志愿者的社会荣誉感和美誉感。

三、资源整合

夯实文明实践条块联动。深入挖掘社会资源,联动企事业单位、高校等社会力量,共同探索文明实践新模式。以文明实践为契机,加强校地联动,探索思政育人新途径,用好红色资源,讲好虹口“大思政课”;以“一江一河”新时代文明实践带为纽带,以点成线发挥示范带联动效应,将社会力量成为文明实践的主体,为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打开新局面,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

整合社会资源。充分汇聚社会资源,积极吸纳各类社会力量参与文明实践。对接相关单位、医院、商务楼宇,不断扩大文明实践“朋友圈”,推出“新时代大讲堂”“文明直播间”“白领午间一小时”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设置“文明实践微心愿墙”,对接文明单位、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党员和志愿者助力困难群体,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02 服务内容

上海市虹口区是五星红旗孕育之地,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曾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全区依托红色文化优势,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经典,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动红色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一、挖掘红色资源,搭建宣传教育平台

夯实文明实践条块联动。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入挖掘社会资源,联动企事业单位、高校等社会力量,共同探索文明实践新模式。以文明实践为契机,加强校地联动,探索思政育人新途径,用好红色资源,讲好虹口“大思政课”;以“一江一河”新时代文明实践带为纽带,以点成线发挥示范带联动效应,将社会力量成为文明实践的主体,为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打开新局面,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

整合社会资源。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汇聚社会资源,积极吸纳各类社会力量参与文明实践。对接相关单位、医院、商务楼宇,不断扩大文明实践“朋友圈”,推出“新时代大讲堂”“文明直播间”“白领午间一小时”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设置“文明实践微心愿墙”,对接文明单位、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党员和志愿者助力困难群体,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弘扬红色传统,打造特色品牌项目

一是组建“文化三地”志愿宣讲团。2020年6月,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上海志愿者网”发布招募令,组建“文化三地”志愿宣讲团,最终在全市范围内招募了81名宣讲志愿者。同步开发“文化三地”人文掌上行H5,让市民群众在行走、听讲、互动中,品味海派文化、感悟红色文化、追寻名人足迹。项目启动以来,共开展“多伦路街区的红色记忆”“北外滩海派文化人文行走路线”“鲁迅小道文化名人行走路线”等主题宣讲3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近4万人次。

二是打造红色文明实践特色站。虹口区将中共四大纪念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李白烈士故居等红色文化地标打造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站和市级志愿服务基地。中共四大纪念馆组建誓词教育志愿服务队、国旗文化教育宣讲志愿服务队和“力量之源”志愿服务总队等,吸引了区域内众多单位加入。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共四大纪念馆命名“国旗广场”,设立“光荣与力量”主题雕像,建成上海首个国旗教育展示厅。举办《抓铁有痕铸党魂——中国共产党早期纪律建设图片史料展》等展览,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模式,提升文明实践影响力和美誉度。左联会址纪念馆打造“海上旧里”解说团特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由10名退休党员组成的平均年龄达65岁的讲解志愿者团队,常年在多伦路为居民和游客介绍多伦路的百年风云,以及在此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众多文化名人、革命烈士原汁原味的“海上旧里”故事。

三是推进“党的红色文艺之源”挖掘开发。自2017年以来,陆续联合策划创排《“海上初心”多媒体情景剧》《鲁迅在上海》《咖啡馆之一夜》《为了忘却的纪念》《作家在地狱》《浪潮》等优秀红色文化剧目,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和宣传活动,观众反响热烈。四是成立“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区域联盟”。2018年,虹口与徐汇、黄浦以及浙江嘉兴、台州、衢州、江苏徐州、安徽六安8个地区合作,举办全市首个“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论坛”,发起成立“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区域联盟”。2020年,举办第三届“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论坛”,联盟成员单位增加到15家,联盟联动合作机制进一步夯实。

三、传承红色基因,涵育文明实践新风

一是围绕国旗文化,营造红色氛围。五星红旗设计者曾联松长期生活、居住在虹口山阴路。近年来,虹口区开展“五星红旗进万家”国庆主题活动,在主干道、小区、商铺悬挂国旗万余面,千余名群众共吃“国庆面”,营造了爱国爱家、“人人都是护旗手”的浓郁氛围,充分挖掘国旗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打造“海上初心”等红色多媒体情景剧,编印《红色经典在虹口》作品集,涵育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红色新风。2020年10月12日,中宣部《宣传工作》刊登《上海虹口以“国旗文化”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典型案例。

二是聚焦课程实践,厚植爱国情怀。虹口区依托“彩虹计划”,组织未成年人参加“国旗下成长”青少年升旗仪式、“跟着国旗看上海”系列研学活动、“为国旗而歌”青少年诗与画艺术创作大赛、“走进犹太难民纪念馆”“虹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向走访”“儿童剧、话剧、甬剧、诗歌朗诵会”等各类特色课程和主题实践活动,让未成年人全渠道了解祖国发展成就,树立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三是拓展戏剧特色,争做时代新人。虹口区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坚持研发学生喜爱、具有时代意义的戏剧题材,让学生选修一门戏剧课程、学会一项戏剧技能、观摩一场戏剧表演、参与一次戏剧排练,排出一部学生新戏,提升教学实效。

03 服务成效

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区域内丰富的红色文化和海派文化资源,与中国证券博物馆、上海邮政博物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5G全球创新港等特色阵地形成联动,打造“一江一河”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带,为市民群众提供优质、多样、丰富的活动空间和活动体验。区中心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明实践工作,依托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年中心、15分钟社区生活圈、创意空间、绿色科普生态为主题,在全区打造中共四大纪念馆、益民食品一厂历史展示馆、1925书局、多伦文化艺术空间青年中心等1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站。

全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达2000余支,优秀品牌项目78个。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建志愿团队、高校、文明单位、典型模范等文明实践四大联盟,打造“文化三地”志愿宣讲、“思政大讲堂”、“文明直播间”等品牌项目,使党的声音有宣讲、文化活动有依托、志愿服务有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