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前沿

普陀持续提高市民参与文明实践便捷度、体验度、满意度

来源: 宣传通讯 发布时间:2022-08-11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普陀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托各类阵地、队伍资源,创新实践载体,做优做强文明实践项目,持续提高市民参与文明实践的便捷度、体验度、满意度。


推动阵地建设提档升级

一是打造“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的文明实践综合体。召开普陀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会,下发《普陀区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2022年新时代文明实践重点任务清单》,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进行部署,下发《普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地)建设标准自评表》,指导10个分中心、279个站点对标进行建设、自评,推动各类阵地、人员、活动、项目、机制落实到位,加强条块联动,积极探索“阵地+队伍+项目”的文明实践工作模式。

普陀区法律援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提供咨询服务


二是启动“苏河水岸”文明实践带建设工作。在苏州河沿线的红色场馆、文化设施、健身步道、苏河驿站等场所,建立一批区级文明实践基地。同时,引入苏州河护河志愿联盟、普陀区红色故事传播志愿服务队等入驻阵地,面向市民开展接地气、聚人气的文明实践活动。

普陀区红色故事传播志愿服务队在苏州河工业文明展览馆为市民讲解苏河两岸的变迁故事


激发文明实践多元活力


一是建强文明实践队伍。发挥13支普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作用,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条块融合水平。普陀区生态环保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结合“6?5世界环境日”举行“节能减排,长‘电’知识”环保科普志愿活动;疫情期间,普陀区文化文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通过文旅普陀等线上渠道,向市民推送各类文化演出、微慕课、线上观展等内容,丰富市民居家文化生活。


普陀区文化文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开展线上微慕课


二是发挥“志愿之星”名人效应。发掘平台阵地“带头人”,进一步激活“志愿之星”影响力、传播力。比如,桃浦镇分中心邀请全国劳模杨兆顺、梁慧丽组建服务工作室,放大“大杨带小杨、大梁带小梁”的“传帮带”作用;全国“四个100”最美志愿者钮骏在疫情期间发起“顺路带”志愿服务项目,用榜样的力量推动形成向善向上、见贤思齐的社会风气。

“顺路带”志愿服务项目


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志愿者保留机制

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启动后,为更好留住社区志愿者队伍力量,普陀区进一步固化志愿者力量,为社区治理添砖加瓦。

一是充分发挥志愿者线上服务作用。推行“双楼长”服务模式,让在职志愿者作为第二楼长继续通过线上平台发布社区疫情防控最新消息、招募分类志愿者、做好信息统计收集等;细分志愿者特长,设置医疗组、心理辅导组、信息宣传组等线上志愿队伍,为居民提供服务。比如,长征镇象源丽都居民区的“十色”志愿服务队,下设红袖章巡防队、黄药师配药队、蓝骑士运输队、紫外线消杀队、白天使医疗保障组、粉丝带心理辅导组等,“十色”志愿者遍布小区角落,筑牢小区志愿服务网。

长征镇象源丽都居民区“十色”志愿服务队


二是为志愿者开展线下服务做好保障。各街镇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启“夜场”培训,向志愿者提供采样系统使用、防护装备穿脱、采样场所消杀、医废处理等专业培训,还根据志愿者需求,送训进居委,确保在职志愿者安全顺利参与周末大筛工作。

普陀区医疗卫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开展义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