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铸魂我践行

三圈融合、区域联动,看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徐汇探索

来源: 文明徐汇 发布时间:2020-10-15

徐汇区委高度重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广泛组织各方力量,积极整合区域资源,通过构筑充满活力的实践生态圈、深入人心的思想传播圈、贴近群众的志愿服务圈,系统打造群众喜爱、特色鲜明的徐汇区“500米新时代文明实践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推动党的群众工作落地落实。

坚持全线推进

构筑充满活力的实践生态圈

徐汇区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由区委书记担任主任,构建以1个区中心、13个街镇分中心、306个居民区实践站“1+13+306”三级贯通,以百个实践基地、千个实践点、万个实践楼组家庭“百、千、万”密切联动、覆盖全区的组织网络,努力建设治理效能高、整体融合度好、群众覆盖面广、实践载体多元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圈。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志愿者协会会长潘敏,徐汇区委书记鲍炳章共同为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

党建实践融合,助力社会治理

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以统筹资源、丰富内涵、融入治理、提升效能为着力点,推进党建工作与文明实践双向开放、双向互动、双向融合、双向促进。

如龙华街道深化拓展滨江党群带、滨江文明示范带功能,强化基层党建与文明实践同频共振、互联互动新形态,打造了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绿地汇、东航滨江、水岸驿站等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又如徐汇区、闵行区交界的华泾镇、梅陇镇,面对区域建设中出现的工作盲点,探索“镇镇共建共治共享”的跨区域合作新模式,建立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品牌共铸的工作机制,为毗邻一体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贡献智慧。

▲龙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传短视频

▲徐汇区华泾镇、闵行区梅陇镇,推动镇镇共建共治共享,创新毗邻合作模式,做大新时代文明实践“朋友圈”

阵地资源整合,坚持服务为民

按照区委“党建引领社区多中心功能融合提升”的部署,推动街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功能融合提升,打造“一门式”空间、“一站式”服务、“一体式”队伍、“一条龙”机制,提高阵地功能融合、资源使用效能和服务社区能力。

如漕河泾街道抓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改造升级的机会,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机嵌入,着力打造“党建引领是实质、文化服务是载体、文明实践是内核”的工作体系。又如凌云街道以梅陇路为主轴,打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多个中心,绿治、渔书、陇上BOOKS、聚陇等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集聚的“党建+文明实践”一条街,丰富了市民家门口的实践载体。

▲凌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红色线路

条线部门发力,延伸文明实践触角

始终秉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要延伸到哪里,各类资源就要汇聚在哪里”的理念,依托基础条件好、工作机制好、活动开展好、群众评价好的大院大所大校大企等区域阵地资源,以及徐汇滨江、衡复风貌区、徐家汇商圈、漕河泾开发区等功能区党建资源,延伸设立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如区民政局牵头,成立传承发展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培育文明向上婚俗文化的徐汇区婚姻登记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又如区科委牵头,将钱学森图书馆、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昆虫博物馆、上海无线电博物馆等,打造成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一批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一跃成为市民群众喜爱的思想主阵地、服务大平台、志愿大舞台。

▲上海电影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科学之夜”活动

▲钱学森图书馆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里的学生讲解员

一街镇一方案,凸显分中心特色

13个街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分别制定本区域试点工作方案,探索适合自身的方法路径。

商圈林立、中西荟萃的徐家汇街道,依据区域特点和功能布局,与商圈党建相结合开展“新思想学习行动”、与徐家汇特色文化相结合开展“新思想宣讲行动”、与创新社会治理相结合开展“新思想实践行动”。位于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人文底蕴深厚的天平街道,运用辖区内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名家坊平台,打造“梧桐·名家汇”红色经典品牌,设立宋庆龄故居、天平66梧桐院等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位于漕河泾新兴开发区的虹梅街道,结合园区党建的深化拓展,以“虹梅庭”站点为基点,突出“文明实践+科技创新”的叠加效应。致力于建设和谐、宜居社区的田林街道,推出“馨阵地、馨人物、馨课堂、馨文化、馨项目”的“五馨田林”系列品牌。

▲徐家汇商圈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聚焦首要任务

构筑深入人心的思想传播圈

徐汇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中,始终坚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紧扣“四史”学习教育主线,联合上海市委党校等区域资源,推出“新思汇”群众身边的理论大课堂,组建“新思汇”理论宣讲志愿队,构筑深入人心的思想传播圈,探索与城市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传播新路径。

▲“新思汇”开篇来到徐汇滨江,市委党校副校长曾峻教授解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思想理论精髓

聚焦主题式学习,提升理论学习精准度

“新思汇”推出的第一季13讲,以习近平总书记“金句”为引,结合13个街镇特点和实际案例,一街镇聚焦一主题。12位专家围绕特定主题精心备课,以形象直观、深入浅出的方式展开理论分析,剖析案例背后的理论基础,让理论课堂有深度、有高度。

如在徐汇区体量最大的居住型社区长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李敦瑞教授,结合为菜市场女经营户打造温馨“娘家”、昔日“群租”重灾区变“舒心”宜居园等本区域案例,对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深入解读,加深群众对党的理论的理解,增强群众对居住区域的认同感。

打造沉浸式学习,提升理论学习感知度

“新思汇”每一讲都精心选择授课空间,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为市民群众构建身临其境的“学习场”,增强群众对历史的感知、对家园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如在康健街道丁香园邻里汇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举办了主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新思汇”。“邻里汇”的建设是徐汇区委、区政府构建美好生活共同体的积极实践,在建设一新的邻里汇里,市委党校公共管理部汪仲启副教授带领群众共同回顾“康乐工程”20余年来带来的变化,解读习总书记提出的“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深刻内涵。

▲“新思汇”走进康健街道,谈区域变迁,品美好生活

推广群众式学习,提升理论学习广泛度

“新思汇”坚持群众视角,把话筒交给市民、把讲台交给群众,激发群众成为理论学习的主体。每期线下互动宣讲,均以教师互动演讲、主持人提炼串联、市民提问分享及观众体悟交流等形式进行,使理论平易近人、形式生动可参与。每场线下宣讲还以音视频形式,通过“学习强国”“徐汇通”APP等平台进行资源共享,面向社会开放,目前各平台已有超60万的线上阅读量。近期推出的“新思汇·汇感悟”系列推文,汇集党员群众观后感,致力于让理论的声音传播得更深更广,促进“新思汇”成为触屏可及、反复学习的精品。

倡导引导式学习,提升理论学习实效度

各级阵地积极整合区域理论学习资源,组建“新思汇”千名理论宣讲志愿队,其中有专家学者团队,有区委办局、街镇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汇讲团”团队,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站点宣讲骨干组成的实践基地团队,有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组成的基层党建团队,以及各类优秀典型、模范人物组成的先进人物宣讲团队等。

13个街镇分中心还组建了“健康枫林思想理论宣讲团”“湖南街道梧桐大课堂宣讲团”“斜土街道先锋讲师团”等19支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分队。“百姓宣讲轻骑兵”们发挥自身优势,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多样化地宣传好党的理论、讲好党的故事,把党的方针政策带进千家万户,让理论宣传“活”起来、“火”起来。

▲斜土街道先锋讲师团成员完成了一次前浪与后浪的“学习接力”

提升服务效能

构筑贴近群众的志愿服务圈

近年来,徐汇区完成13个街镇志愿服务中心、306个居民区志愿服务站的全覆盖,形成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和居民区志愿服务站三级管理网络,实名注册登记志愿者逾28万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的精准化、常态化,以党员干部为核心,以市民群众为主体,构筑贴近群众、多方参与的志愿服务圈。

健全体制机制,培育多元团队

强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指导功能,由区委书记担任总队长,设置“7+N”支区特色志愿服务队和13支街镇志愿服务队。目前,相关委办局已牵头成立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科学普及志愿服务队、“新尚汇”志愿服务队、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帮困救助志愿服务队、“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光启晚晴”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大队等7支区特色志愿服务队,同步成立36支分队,面向全区域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同时,突出街镇志愿服务队服务群众功能,由党(工)委书记担任队长,注重发挥本地离退休干部、优秀基层干部、群众性活动带头人等的作用,组建123支街镇特色志愿服务队、414支居民区志愿服务队,推出长桥“清和星期二”志愿服务集市、康健雷锋“姐妹亭”等一系列常态化项目,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凝聚强大的志愿服务力量。

▲“清和星期二”创新志愿服务“好点子”,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新路子

用好信息平台,优化工作流程

按照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要求,建设“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平台”,以“1+N”模式对接“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逐步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动态展示、课程点播、阵地展示、供需对接等信息化流程。各级阵地定期发布文明实践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团队清单,探索推进“群众点单—阵地派单—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强化“孵化项目—招募志愿者—实施项目—评估效果—优化项目”的管理流程,推动文明实践信息化“闭环式”工作机制,提高制度化管理水平。

▲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平台

广泛发动群众,助力基层自治

始终坚持既要为了群众也要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文明实践活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服务、人人受益的生动局面。今年以来,各级阵地开展近3000场文明实践活动,惠及群众百万余人次,动员志愿者约50万人次。疫情期间,各级阵地将防疫志愿服务作为文明实践主战场,动员各方志愿力量投身疫情防控,累计发布抗疫志愿服务项目近400项,线上线下招募2万余名志愿者,形成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坚实防线。

▲徐汇区疫情防控志愿者参与社区“看家护院”志愿服务

为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各级阵地组织志愿者近10万人次,广泛参与“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六大主题活动,加大“除陋习,践行‘新七不’规范”宣传力度,开展文明交通、文明餐桌、节约粮食、清洁家园等文明实践,彰显了“汇善汇美、文明徐汇”的城区新风尚。

▲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参与文明交通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