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新风我践行

移动式办公+家门口议事+排片式服务!这个居民区开启自治共治新模式

来源: 文明黄浦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1-07-28

淮海中路街道西成居民区始建于1926年,紧邻新天地,虽以二级旧里为主,但弄堂干净整洁,秩序井然。居民普遍表示这里虽然不比新式小区宽敞明亮,但特别有幸福感和归属感。西成居委始终以解决居民真实问题需求为工作导向,力争回应好每一条居民诉求。

今年,社区在创新办公模式、提升服务效能、完善议事机制方面又进行了新的尝试,打造“西成·熙语堂”零距离家园综合阵地,这一阵地既是党建引领下的“居民自治”与“文化展示”的空间,又是居民区两委“转变工作职能,完善居民服务”的平台。

试点“移动办公+共享工位”

新型居委办公模式

农历新年前,西成居委对外来人口进行了一次摸排,并将信息上传到了“社区云”平台。在摸排的过程中有社工提出,“我们平时也做外来人口信息登记,如果能做到及时跟进、及时上传,那工作效率就能大大提高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社工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胡震杰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召集社工讨论如何改进工作,并决定尝试“移动办公+共享工位”的办公模式。

为此,居委首先对马当路278弄43号办公室进行了装修改造,在设计中落实“共享工位”的理念。办公室不设置固定工位,鼓励社工工作时间多下块走访,工位数从10个减少到4个。办公区精简后,两委把空间还给居民,积极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办公室前厅增设全时段覆盖的全岗通服务区,摆上民政一体机,还开通了Facetime在线办理业务功能——实现了居委与街道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网络连接,对于简单的办件,居民无需再去受理中心,通过镜头便能在家门口进行政策咨询和政务办理。

同步试行的还有社区工作者“移动办公”。社工通过下块走访,关照重点人群、摸排流动人口、检查违章搭建、发现社区风险点、处置突发情况。过去居民实在解决不了问题才找到居委,现在社工上门了,他们就拉着社工的手说起烦心事。“楼下邻居的房子借出去了,住进来一对小年轻,经常晚归,还带朋友来,吵得嘞,我和老头子晚上睡不着。”弄堂里一位阿姨正向社工“吐槽”起来,这边工作人员赶紧记录下来,回到办公室就着手协调,张罗房东、租客和阿姨一家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聊一聊,共商对策。

在走访中,社工利用智能终端,实时记录、传递收集到的各类信息,回到共享办公区后,再利用黄浦小智、“社区云”等办公平台整理、汇总信息。大家还建立了“每日一短会、每月一评议、大事要听证、居民共决策”的议事互通机制,及时总结工作,聚焦群众关切。最终,包括社工包块走访制度、议事互通机制、综合接待制度、AB角办公机制、信息更新维护机制在内的“共享工位+移动办公”制度确立下来,居民区实现了服务模式的转变。

“共享工位+移动办公”制度运行一段时间后,居委的办公效率明显提高。5月底投入使用以来,全岗通“一口受理”服务区接受居民咨询办件数量由平均每日6件提升至12件,通过电话联系、当面答复等方式回应居民各类问题共681条,居委收集到居民需求59件,这个数字是去年上半年的总和。群众们直观感受如何?“事务处理更快了,需求传递更及时了,反映问题的渠道更畅通了。”纷纷为居委竖起大拇指点赞!

打造“西成·熙语堂”新型协商议事阵地

“西成·熙语堂”位于马当路278弄38号,与西成居委办公室几步之遥,是西成社区居民群众的协商议事阵地。过去这里曾是社区警务室,受到热心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启发,两委班子决定重新规划这一空间的用途。


“熙语堂”建成后,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居民们有了专属的议事空间。西成社区一直有浓厚的自治氛围,居民曾经依靠议事协商解决了弄堂餐饮业不规范经营、架空线落地、楼道杂物堆放、家门口的绿化等一系列治理难题,还由此成功孵化了“弄管会”这支自治主力军。有了议事厅,居民不担心开会无场地,活动被打断。议事空间墙面展示的“议事厅使用规则”、空间“借用情况一览表”,配合已有的“三会”制度,让居民议事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就在不久之前,居民区还通过召开听证会、座谈会,将新天地地铁站6号口旁的一块动迁遗留空地改造成了“口袋公园”。夏日的晚风吹过,花香取代了垃圾堆放引来的蚊虫,居民亲切地将口袋公园称为“追梦园”。

此外,两委还积极整合社区自治力量,帮助自治团队建立管理规范,协助团队规划固定的议事主题和开会时间,提升居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媛德坊”是西成居委会的一支明星自治团队,凝聚了一批热心公益的妇女同胞,她们组织活动丰富居民生活,关心社区外来媳、老年人,还积极参与绿化建设,为社区自治注入了坚实力量。随着“熙语堂”的诞生,居委帮助姐姐们建立了一部管理手册,明确了管理架构、活动宗旨、组织章程。今后,每周三上午“媛德坊”姐姐们都会出现在“熙语堂”开展议事商讨,她们开心地表示,“有了章程,我们像是正规军,身上的使命感更强了,开会要提高效率、按章程办,争取为更多居民提供帮助。”

此外,两委班子还在“熙语堂”墙面上开辟了一块“留言墙”、一块“心愿墙”。“留言墙”是居民发挥智慧、建言献策的“舞台”,由专人定期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并将两委回应回复在墙面上,实现双向沟通。有居民反映:“支弄堂有装修垃圾堆放”,居委立即发动党员志愿者队伍前去清理消杀;有居民对充电桩安装的安全性存有疑虑,居委就请专业的公司再次查看、设计埋线方案……真正把“居民有所呼,两委班子有所应”落实落地。而“心愿墙”上汇集了群众们的小小心愿,居委则积极搭建平台,促成党建联建单位认领愿望,为改善人民生活尽点滴之力,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排片式”服务引导多方参与社区治理

在“熙语堂”的墙面上,一张排班表格外醒目,凑近一看,坐班的并不是居委干部。“周一下午:人大代表;周二上午:物业公司;周三下午:社区民警;周四上午:城管中队……”原来,两委班子和多个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协调了时间,邀请大家走进社区,走到群众们的身边来,切切实实帮助老百姓解决“急难愁盼”。

西成居委会主任戴瑾是黄浦区人大代表,连续几个周一下午,她都来到“熙语堂”坐班。来咨询反映的居民群众也不少,其中有改善居住环境的诉求,有失独家庭的求助,也有居民对社区养老服务方面表达想法的。接待时,戴瑾认真聆听、仔细记录,将群众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条线,再由条线社工具体处置,同时做好跟进与监督。最近,有居民反映:“睦邻点”的服务项目很好,但年龄限制太严格,很多社区老人都希望能享受到家门口服务。为此,戴瑾及时在两委班子会议上提出了居民的诉求,最终经会议确定方案,居委与“睦邻点”运营方及时商讨为老服务的准入年龄、服务项目、服务价格、以及可能产生的附加服务,及时拓展了服务内容,竭尽所能为社区老人提供生活上的便利,提升这一群体的社区归属感。

另外,辖区还拥有一批优质的党建联建资源,社区单位长期与居委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其中有企业、医院、律所、物业公司、政府机关等等。如今,通过“熙语堂”平台,“党建工作”穿针引线,两委积极引导兄弟单位的资源向社区流动。物业公司的职员加入便民服务队伍,帮助居民排查疑难、简易修理;瑞金医院卢湾分院的医生来到社区开展义诊、举办健康讲座、接受初诊咨询;专业律师不仅为居民提供法律上的援助,还为居委构建内部管理制度提供专业指导……更多的资源涌入社区,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现在,居民、物业、民警、自治团队、党建联建单位等越来越多的主体参与到了社区治理中,两委班子也积极凝聚力量,以搭建一个更有权威性和话语权的议事协商平台为目标,为构建更加和谐、宜居的美丽家园而努力。

来源:淮海中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