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新风我践行

打赢蓝天保卫战, 黄浦蓝天“含金量”持续提升

来源: 文明黄浦 发布时间:2021-01-08

打赢蓝天保卫战,消除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建设美丽幸福黄浦的应有之义。

2020年是黄浦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3年来,全区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聚焦餐饮等生活源和移动源、扬尘源等重点,注重实效,从产业、能源、交通、建设、社会生活、应急保障等方面贯彻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各项任务,齐心协力、多元施策,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加快绿色交通建设,减少移动源污染排放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移动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细颗粒物、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移动源污染防治的紧迫性也日益凸显。

3年来,黄浦多措并举,不断加快绿色交通建设,减少移动源污染的排放。黄浦建成南外滩滨水区1240米综合改造工程,沿江建设慢步道、跑步道、健身自行车道三条交通道,大力倡导“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左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开展北京东路地区慢行交通系统研究,开展台湾路慢行交通示范段深化设计。推进复兴中路、陕西南路慢行交通工程建设。

同时,不断加大充电桩建设和新能源车推广力度。2018年以来,黄浦安装1668根社会停车场充电桩和66根机关办公场所充电桩,新增了一批新能源环卫作业车、新能源校车,新能源轿车,新能源公务车,其中,新增、更新公务用车中新能源车比例大于50%。

 此外,区生态环境局联合区公安等部门,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牌照发放工作,设置窗口、指定专人负责牌照发放工作;深入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执法,以施工工地为重点,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标志申领登记粘贴、高排放控制区执行、排气烟度检测情况;积极做好非道路移动机械远程监控试点工作。通过与市非道申报管理平台的数据对接,建立我区非道路移动机械申报使用、监察、监测管理系统,辅助开展辖区内建筑工地场内非道路移动机械信息申报和现场核查,2020年共有19家单位62台机械进入系统进行申报登记。

推进生活面污染源治理,做好应急保障

在商务楼宇众多的黄浦,抓“大”顾“小”正成为解决综合楼宇内的餐饮单位油烟净化问题的主要途径。

新天地内的新里,现有租户中,大多数为餐饮租户。这里不同于一般的大型商务楼宇,每家每户的餐饮企业没有单独的油烟收集装置,所有的油烟都是通过一根总管来进行收集,并进行末端处置。新里由物业先向区环保部门申报环评,并通过验收。物业给承租的餐饮小商户提供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能够进行监测的油烟集中净化处理设施。这样一来,餐饮小商户减少了自行安装末端处理设施的压力。抓"大"顾"小"的模式,最大限度为餐饮小商户入驻综合楼宇提供了便捷,省去了自行办理环评手续的时间。

3年中,“抓大顾小”的模式在黄浦不断普及,目前全区120家综合楼宇和8个集中商业区纳入监管范围。此外,黄浦还积极推进燃油、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工作,3年来共完成全区128家单位381台锅炉的提标改造。

除了抓好生活面污染源的治理,黄浦区在对重大活动、重污染天气的应急保障方面,也颇下功夫。2020年,我区制定了《黄浦区2020年空气质量改善专项攻坚方案》,区生态环境局、区建管委、区城管执法局联勤联动,有效保障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的空气质量。同时,黄浦也多措并举夯实应急减排工作:开展2020年度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修订工作,制定工业源、施工扬尘源差异化三级预警减排措施,实现涉气单位全覆盖。我区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企业共41家,减排措施已通过市局技术专家组的审核,保质保量地完成了2020年应急减排清单修订任务。

管住“任性”扬尘,工地在线监控全覆盖

3年来,黄浦不断提升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水平。对符合条件的建筑工地,实现在线监控系统安装全覆盖,目前39个工地已安装在线扬尘监测设备共计51台,所有工地使用降尘喷雾。围网封闭率、工地沙土物料覆盖、工地路面硬化、施工区洒水除尘、渣土车密闭运输率达到100%,暂时不开发的空地增加绿化布置,创建绿色工地,加大工地扬尘执法力度。 

 同时,黄浦大力推进车辆密闭、运输泄漏扬尘污染的监管,区内三家工程渣土运输中标企业所属车辆全部完成密闭化装置安装,规范装运;积极开展工程渣土运输车辆超载治理工作,进一步杜绝超载运输引起的跑冒滴漏。2018年至今,我区未发生工程渣土偷乱倒事件,杜绝因超载引起的跑冒滴漏。

记者了解到,在各部门合力推进下,黄浦的空气质量持续向好。2020年,我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同期分别下降21%、29%;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为91.3%,较2017年同期上升10.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