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修身我践行

《解放日报》头版聚焦!徐汇繁华商圈背街的“逆袭”,让人人享受品质生活!

来源: 文明徐汇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1-11-30

号外!

徐家汇街道乐山新村再上《解放日报》

还是头版!

35个门洞签约30台电梯

居民从抵触到主动

徐汇繁华商圈背街的“逆袭”

家园焕新,人人享有品质生活

详细报道如下

11月中旬,徐家汇街道乐山六七村小区同时迎来5部电梯交付,开启试运行。

对家住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乐山新村的居民来说,过去两年,家园内外喜事连连:率先完成片区治理,彻底告别昔日“违建积山、垃圾成山、矛盾如山”的社区环境;垃圾分类、加装电梯、小区停车等治理难点逐一击破,居民们对上海提出的“五个人人”有了最深切的感受。

位于徐汇区中心地带的徐家汇街道,是上海繁华商圈与居民区深度融合的代表。这里有璀璨的霓虹夜景,也有真实的人间烟火气。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提出两年来,徐家汇街道积极对标“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卓越徐汇”这一区域发展愿景,用做深做实社区治理,实现了商圈背后居民生活品质的华丽转变。

品质生活有温度

“现在整个小区的35个门洞,有30台电梯已经成功签约,其中14台竣工,还有16台正在施工。”说到小区的加梯进度,乐山六七村党总支书记唐佩凤难掩欣喜。在这位资深的居民区干部心中,多年未曾下楼的老人能得偿夙愿、看病需要人背的居民能安心出行,比什么都令她感到欣慰。

身处徐家汇商圈背街,乐山新村是上世纪80年代上海棚户区改造的代表。然而,楼房建造了起来,居住空间却依旧拥挤。多达8个小区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足4平方米,使得进入21世纪后,乐山地区的居住难题、小区环境问题逐渐爆发,成了繁华商圈背后的“异次元”。

2018年,徐汇启动片区化治理,乐山新村成为首个试点——只要能啃下这根“硬骨头”,片区治理就有了最扎实的基础。

▲乐山八九村邻里汇

▲徐家汇街道虹二小区花园

最好资源给人民

同样身处徐家汇街道,王家堂居民区周边就是商业发达、烟火气富饶的南丹路、天钥桥路。然而,这个看起来生活应该异常便捷的居民区,实际上却有市中心社区最显著的治理挑战:外来租户多,1850户居民中占比接近1/3;老年居民多,占居民比重近4成,还有多名90岁以上长寿老人。

此前,居民们想要活动、锻炼,大多选择在小区周边“荡马路”,或是步行到徐家汇公园。虽然需求基本能够满足,但始终没有在家门口活动令人感到安心、贴心和舒心。

▲王家堂居民区邻里汇

改变发生在今年7月,位于南丹东路100弄的王家堂小区,一栋闲置多年的3层小楼经过街道的产权梳理,更新为王家堂居民区邻里汇,还有一个宽敞的室外庭院。在这个面积635平方米的邻里汇中,有“社区会客厅”、茶坊、亲子活动室、助餐点、助浴点,更有低龄托育园和老年日间照护中心,满足“一老一小”两大人群的需求。

自2017年启动邻里汇建设,这一“社区家门口客厅”对家住徐汇的居民来说早已不稀奇。但王家堂邻里汇却另有不同,徐家汇街道结合商圈与社区深度融合的特点,为这个身处“黄金地段”的邻里汇确立了“小载体、大服务,老幼同乐”的定位,还引入徐汇国企新徐汇集团在养老、托育、老字号品牌方面的资源,吸引社会主体多方位参与,把最好的资源留给居民。

▲王家堂邻里汇托幼空间

于是,现在的王家堂小区内不仅有居民们人来人往,更有随处可见的和乐场景:居民们在百年老字号乔家栅的点心师指导下,学习制作海派点心;大学生志愿者耐心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打车、挂号;托幼班的孩子在结对老人辅导下学唱上海童谣;“邻里音乐会”上居民们学吹萨克斯、弹奏尤克里里……人人都能切实感受城市温度。

眼下,距离王家堂邻里汇不到400米,一处菜场、一座社区食堂、一个卫生服务点即将齐齐亮相。在上海打造社区“15分钟生活圈”的当下,繁华的徐家汇不仅有流金淌银的商业高地,更有受益群体全覆盖、需求回应全方位、城市发展全参与的生活服务格局。

▲王家堂邻里汇夏季活动

发挥人民主体作用

▲治理后的乐山八九村

▲晾晒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