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

准备这么干!“十四五”时期,上海要实现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跃升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09

上海要在“十四五”时期
实现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跃升
基本建成全球贸易枢纽
亚太投资门户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亚太供应链管理中心
贸易投资制度创新高地
全面建成国际会展之都

这是4月8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副市长宗明对《“十四五”时期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有关情况做通报时所披露的信息。


她介绍,上海市委、市政府对编制国际贸易中心规划高度重视,坚持“开门编规划”,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在各部门、各区的支持配合下,上海市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经过反复调研、专家论证、意见征询和修订完善,编制形成了《规划》,已经市政府审议通过。

据了解,《规划》共提出6方面23条重点任务措施,对应“基本建成全球贸易枢纽、亚太投资门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亚太供应链管理中心、贸易投资制度创新高地,全面建成国际会展之都”6个发展目标。

第一,培育外贸综合竞争新优势,构筑全球贸易枢纽。

包括4个重点:一是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促进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建设一批高能级强辐射的贸易平台,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二是打造新型国际贸易发展高地。实现离岸贸易创新突破,增强转口贸易枢纽功能,拓展跨境电商发展潜能。三是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高地,提升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能级,持续扩大技术贸易规模。四是建设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探索推进数字贸易规则制度建设,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功能,集聚培育国际化的数字贸易品牌,推动建设一批重要承载区,打造长三角全球数字贸易高地。

第二,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打造亚太投资门户。

包括3个重点:一是打造新时期外资首选地,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率先形成与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构建面向全球的投资促进网络。二是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实施“总部增能”行动,做大做优做强链接国内国际循环的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构建外商投资全生命周期服务链。三是打造“走出去”对外投资合作桥头堡,培育更高层级的本土跨国公司,提升对外承包工程国际竞争力,优化“走出去”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推动消费持续提质扩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包括6个重点:一是创新高端消费供给,提升高端商品和服务集聚能力,推动首发经济发展,深化品牌经济发展,加快免退税经济发展。二是建设多层级商业地标,打造世界级商圈,形成差异化区域商圈,推动“五大新城”商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优质夜间经济地标。三是引领服务消费升级,扩大文旅休闲和体育消费,提升健康和养老消费,升级信息消费,扩大外来消费。四是推动消费数字化转型,加快电子商务创新发展,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提升生活服务数字化水平,推进智能化终端设施建设,推进网络新品牌建设。五是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提升“五五购物节”辐射力和影响力,构建“上海购物”品牌体系,优化“上海购物”环境。六是推动生活服务升级,探索超大城市主副食品保供体系,优化社区商业,推进家政提质扩容,完善早餐供应体系。

第四,提升进博会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全面建成国际会展之都。

包括3个重点:一是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推动贸易升级、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开放升级。做精做强“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功能,办好城市推介大会等重大活动,借力进博会首发平台建设“全球新品首发地”,巩固和放大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全球影响力。持续优化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模式。二是提升会展业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集聚高能级办展主体,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项目体系,创新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展会模式。三是打造国际化城市会展促进体系,形成具有引领性的会展业标准体系,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纠纷解决机制,构建会展业营商环境高地。

第五,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建设亚太供应链管理中心。

包括3个重点:一是优化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培育集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二是推动供应链创新和应用,强化供应链物流支持,构建高效便捷的配送网络体系。推进供应链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提升供应链服务平台能级,培育具有亚太乃至全球服务能力的专业服务网络。三是打造具有亚太影响力的大宗商品市场,加强市场监管配套制度建设,在钢铁、有色等领域推动交易规则创新,提升大宗商品国际资源配置能力,打造大宗商品“中国价格”。

第六,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形成贸易投资制度创新高地。

包括4个重点:一是推进浦东新区、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支持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率先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支持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验田。二是推进虹桥商务区打造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做大进口商品集散规模,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加快形成联通全球的数字贸易枢纽,持续提升服务辐射长三角的能力。三是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深化跨境贸易降费提速改革,推进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健全适应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法规制度体系。四是优化国际经贸人才发展环境,加大海内外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强化高水平人才队伍培育等。

宗明表示,下一步,上海将全力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十四五”时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在基本建成后再深化、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再突破、在新发展格局下再升级,为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作出更大贡献。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十四五”时期上海准备这么干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在4月8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商务委主任顾军表示,“十四五”时期,上海将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消费需求,持续增强对国内外消费的吸引力、集聚力、资源配置力和创新引领力,着力建设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内贸外贸相互链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一是创新高端消费供给。支持高端消费品牌跨国公司设立亚太和全球分拨中心,发挥世界级口岸优势,建设一批进口消费品展示交易直销平台,多渠道扩大特色优质产品进口。支持黄浦、静安、浦东、徐汇、虹口等区打造全球新品首发示范区,支持重点电商平台打造全球新品网络首发中心。培育本土品牌,鼓励发展城市定制商品和零售商自有品牌,支持外贸企业打造自有品牌。积极争取新设市内免税店,增加免税购物额度,培育本地免税品经营企业。

二是建设多层级商业地标。加快建设世界级“消费金腰带”,形成南京路、淮海中路-新天地、豫园、小陆家嘴、徐家汇、北外滩“两街四圈”。优化虹桥商务区免税购物功能和保税展示交易功能,支持临港新片区引入高端、特色目的地消费体验项目。加快推动“五大新城”商业发展,形成面向长三角市场的商业布局。加快提升“一街一主题”特色商业街区品质。

三是引领服务消费升级。扩大文旅休闲和体育消费,加快打造人民广场、世博会文化博览区两大文化设施集聚区,推进杨浦、徐汇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优化健康服务品和消费供给,支持商贸企业开展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推动建设各类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升级信息消费。培育一批会商旅文体融合项目,扩大外来消费。

四是推动消费数字化转型。加快电子商务创新发展,鼓励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大力推动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小程序电商等新模式创新发展,支持浦东、长宁、青浦等区打造直播电商基地。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提升,大力发展“互联网+”餐饮、旅游、家政和体育等生活服务。推进智能化终端设施建设,推进网络新品牌建设。

五是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提升“五五购物节”辐射力和影响力,推动消费内容、消费模式和消费场景全面创新升级。制定实施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中国国际零售创新大会、上海时装周等与“五五购物节”联动。优化“上海购物”环境,持续提升上海商务服务水平。

六是推动生活服务升级。以西郊国际三期和“新上农批”项目建设引领带动批发市场规划布局优化、功能完善和能级提升。推进家政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推行家政人员星级评定和家政机构等级评定。加强郊区大居、产业园区、商务楼宇等早餐薄弱区域网点建设,完善以连锁早餐网点为主体,特色单店、流动餐车、外卖平台配送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早餐供应体系。

上海要加快国际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


加快国际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是增强外贸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国际贸易中心能级来说必不可少。在4月8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副市长宗明强调,“十四五”时期,上海要大力实施贸易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升国际贸易枢纽功能和竞争力,必须要大力发展离岸贸易、转口贸易、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进一步推动上海融入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体系,提升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能力。

她表示,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要实现离岸贸易创新突破。要进一步便利跨境贸易资金流动,支持银行提升企业经常项下离岸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度。有效利用境内外市场资源网络,扩大以自由贸易账户为基础的离岸贸易企业参与范围,支持银行为更多有需求的企业提供相关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培育一批离岸贸易结算标杆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等重点区域探索研究鼓励离岸贸易发展的税制安排。支持虹桥商务区内贸易真实且信誉度高的企业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开展新型国际贸易。

二是要增强转口贸易枢纽功能。促进洋山港、外高桥“两港”功能和航线布局优化,进一步简化进出境备案手续,提高货物流转通畅度和自由度。建设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国际中转集拼服务中心。在高端装备制造、邮轮保养和船供、沿海捎带、多式联运等方面推进科学化、智能化、便利化监管模式。在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大宗商品等领域推动国际分拨发展。

三是要挖掘跨境电商发展潜能。加快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市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建设,鼓励跨境电商模式创新,建设跨境电商营运中心、物流中心和结算中心。深化海关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监管试点,支持企业建设海外仓。提升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能级,支持专业服务机构提供通关、物流、品牌营销、融资、法律等服务。

四是要推动数字贸易加快发展。聚焦数字服务、技术转移、版权贸易、文化娱乐、体育电竞等领域,建设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文化出口基地等数字贸易领域国家级基地。发挥上海数字经济和在线新经济发展优势,在数字内容、数字服务领域打造国际性大型互联网平台。加大上海数字贸易品牌培育力度,培育云服务、数字化专业服务领域全球化布局的服务品牌。推动建立数字贸易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数字贸易跨境支付结算、数字贸易数据共享服务、跨境贸易数据合规咨询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服务上海、服务长三角数字贸易企业的能级和水平。

上海全面建成“国际会展之都”的路径都在这里了


“十四五”时期,上海将如何有效用好进博会这个大平台,进一步提升会展业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全面建成国际会展之都?在4月8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商务委主任顾军表示,“十四五”时期,上海将继续高质量办好进博会,充分发挥进博会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大力推动会展模式、技术、机制创新,着力将上海打造成为市场机制更加成熟、会展企业更有活力、品牌会展更加集聚、更具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

一是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主要是推动“四个升级”:推动贸易升级,做精做优做强“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增加境内外专业采购商规模。强化虹桥商务区进口集散功能,高水平建设一批专业贸易平台和国别商品交易中心,加快建设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推动产业升级,用好参展商资源,办好上海城市推介大会等重大活动,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总部能级提升。用好进博会海外资源网络,加强投资活动和项目信息联动,推介上海投资环境。推动消费升级,借力进博会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举办进博会参展国商品周、文化周、文化集市和各类场外延展和品牌推介活动,鼓励老字号、非遗品牌等在进博会展示推介,做大做强中国品牌日、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等各类品牌展会。提升进博会常态化精品旅游线路的吸引力、影响力,打造集展会、旅游、购物、体验等为一体的新地标。推动开放升级,巩固和放大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国际影响力,打造世界级高水平论坛和国际公共产品。将进博会期间的创新政策依法上升为常态化制度安排。高标准提升城市服务保障能力,着力打造成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际样板。

二是提升会展业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大力引进国际知名会展企业总部、境内外专业组展机构等,鼓励本土会展企业增强组展实力,支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集团。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天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商业零售、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展会项目,引进一批细分行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世界知名展会项目。大力发展“会议+展览”模式,吸引高级别国际会议在沪举办。鼓励会展企业融合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办展,实现会展行业“线下线上”融合发展。

三是打造国际化城市会展促进体系。深入贯彻本市会展业条例,率先建立会展活动“一网通办”和信息备案制度。完善会展服务、会展经营、绿色会展、评估认证等标准,在全国率先形成会展业标准化体系。构建市区两级政策促进体系,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画出推进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路线图


“十四五”时期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第一个五年,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在推进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方面发展方面有哪些重点考虑?在4月8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商务委主任顾军表示,“十四五”时期,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将进入纵深推进阶段,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充分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加快畅通区域经济循环,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聚焦“大消费”,全力扩大长三角内需。优化虹桥商务区免税购物功能和保税展示交易功能,提升服务长三角联通国际的消费枢纽功能。推动“五个新城”商业高质量发展,发展面向长三角的特色商业,进一步扩大新城商业辐射能力。加强长三角联动,共同做大消费市场。他透露,今年“五五购物节”期间,金山与嘉善、平湖,青浦与吴江都将开展会商旅文体联动的购物节特色项目。

二是聚焦“大市场”,全力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依托虹桥商务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加快集聚一批贸易型总部和民营企业总部。推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建设长三角区域应急供应链协作机制。

三是聚焦“大口岸”,全力建设口岸通关一体化。合作共建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实现三省一市电子口岸平台互联互通和点对点信息共享。

四是聚焦“大枢纽”,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推动综合保税区与长三角区域内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发展。加大虹桥商务区与长三角协同联动力度,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拓展带建设,加快建设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

五是聚焦“大开放”,全力携手开拓国际市场。依托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航空服务业及配套产业。推动虹桥商务区发展数字会展、跨境电商,建设数字贸易跨境服务集聚区,打造长三角全球数字贸易高地。依托长三角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基础,大力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构建长三角一体化产业生态,形成前沿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载体,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鼓励长三角企业抱团入驻、联动发展。

助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上海海关要拿出五个“着力”


《“十四五”时期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规划》中提到要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形成贸易投资制度创新高地。上海海关副关长柳波在4月8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上海海关将认真落实海关总署、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从5方面助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一是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着力“优流程”。大力推行提前申报、两段准入等业务改革。综合运用关税、非关税措施,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推动优惠贸易协定实施,大幅精简进出口监管证件,推动实现监管证件联网核查、通关环节自动验核。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及时为企业、产业提出预警。

二是发挥开放平台作用,着力“促开放”。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充分运用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特殊综合保税区政策,构建起全新的贸易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推动虹桥B保中心建设和常年保税展示交易平台建设,提升新兴业态及高端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三是支持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着力“提能级”。围绕信息互联互通、规则共商共建、作业协同协调、风险联防联控、资源通享通用等5方面重点,通过以上海为龙头的区域海关一体协同机制,更好发挥上海口岸与三省口岸联动协同效应。高质量推进通关一体化,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力提升上海口岸的服务辐射能级。

四是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管理,着力“提效能”。全力建设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推动海关监管从无纸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打造最具竞争力的监管模式。开展供应链安全评估、构建智能风控模型,加快运用大数据实现安全与便利的有机统一。

五是坚决守住国门安全防线,着力“保安全”。严把重点商品质量安全关,切实维护食品等进出口民生物资安全。深入开展“国门利剑”“蓝天”专项行动,一以贯之打击洋垃圾、象牙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走私。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口岸疫情防控,实现人、物同防,大力推进旅检渠道信息化建设,大幅提高旅客通关效率,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构筑牢固安全的环境。

担当稳外贸的助推器和创新者

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点个赞


去年是特殊的年份,当年上海外贸进出总额仍然实现了正增长。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在4月8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上海稳外贸工作中发挥了助推器和创新者作用,去年,自由贸易试验区5个保税区域的进出口额比全国增速快2.3个百分点。

首先,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域外贸贡献度稳步提高,支持外贸基本盘稳定。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贸易遭受严重冲击,我国外贸发展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保税区域外贸进出口情况总体向好,展现了极强的韧性和活力,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5个保税区域(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金桥综合保税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全年实现进出口额1.1万亿元,同比增长4.2%,比全国增速快2.3个百分点。其中,进口额增长了4.5%;出口额增长了3.5%。

阮青透露,上海正在实施更高能级的“全球营运商计划(GOP)”,旨在集聚一批面向全球和配置全球资源的贸易、投资、供应链及研发型等高能级功能总部。最近,松下电器全球采购(中国)有限公司等首批41家企业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签署全球营运商计划(GOP)战略合作备忘录,企业主体包括外资、央企和民企,外资国别涵盖英国、德国、日本等11个国别和地区。众多高能级主体参与营运商计划,将对贸易中心的能级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态势领先于全市。2016年,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成为本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第一批示范园区。       

在上海海关等口岸监管单位的支持下,自由贸易试验区率先推出了“直购进口提前申报”、“行邮税电子化征缴”、“跨境电商担保验放”等多项便利制度,获得市场主体认可。

去年,保税区域跨境电商保税备货进口、直购进口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如外高桥保税区跨境电商保税备货进口订单量同比增长了2.6倍,交易额同比增长1.8倍。根据上海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数据统计,2020年保税区域(不含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订单量占全市比重45.2%;交易金额占全市比重53.2%。

三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离岸转手买卖等新型国际贸易增势良好。人行上海分行和上海市商务委发布了明确自由贸易账户支持上海发展货物转手买卖贸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于纳入“离岸经贸业务企业名单”的企业,银行可以通过FT账户为企业办理离岸经贸业务。  

2020年4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离岸转手买卖产业服务中心在外高桥保税区正式启动运作,成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和支持离岸转手买卖企业发展的服务平台。目前,浦东新区离岸转手买卖业务集聚效应已经初步显现,“离岸经贸业务企业名单”试点企业数量、收支金额分别超过全市的80%和90%,在全市新型国际贸易发展中,自贸试验区走在了前列。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吴卫群、解放视觉
微信编辑:泰妮
校对:佳思敏

◢ 猜你想看↓↓
适合孩子看的片太少,呼吁分级!八成受调查家长认为儿童动画片尺度太大→
炒鞋人自述:像股票一样研究球鞋基本面
【上海一周】两场签约背后,上海如何打造“国家队”
特殊关键时刻,上海为何专门强调“讲章法”?
面向全球招商,未来五年,上海的产业将这样布局
三不管“无名道路”,上海竟有1529条?人大代表追踪两年,办理成果来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正在看↓